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我在大汉当都护 > 第三十九章 朝堂献宝

第三十九章 朝堂献宝

第三十九章 朝堂献宝

“公孙弘,可有此事?”

刘彻双眼紧眯,用寒到刺骨的声音问道。

自七国之乱后,谋反一词对大汉王朝乃是禁区,查如属实必斩其九族。

“陛下明鉴,他唐烨血口喷人,诬陷老臣!”公孙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道。

“东方朔,何在?”刘彻冷着脸问道。

“臣在!”廷尉东方朔赶忙出列。

廷尉位列九卿之一,掌管司法审判,东方朔本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若公孙弘真私通淮南王刘安造反,绝对难辞其责。

“朝中重臣私通淮南王刘安一事,全权交由你查办,若有半点舞弊,与其同罪!”汉武帝冷冷的说道。

“微臣,领旨!”

交代完毕后,汉武帝又换上了一副和蔼可亲的表情,看的唐烨浑身发毛。

这家伙的情绪把控堪称完美,变脸比翻书都快,谁都察觉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唐烨,继续吧。”刘彻说道。

“陛下,这是红薯种子,适合凉州,陇西,中原,江南一代大规模种植,成熟期两个月,亩产高达7000斤(为了直观方便以后用斤代替),而且抗涝抗旱不易得病。”唐烨夸夸其谈的介绍道。

龙椅上的刘彻眼睛都直了,这么高产的农作物,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此话当真?”刘彻激动的问道。

“千真万确,西郡已经开始试验性种植,再有月余便可丰收。”唐烨回答道。

“好!太农令李蔡,此事事关重大,交由你亲自督办,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立刻询问唐烨。”刘彻吩咐道。

李蔡,陇西世家,李广堂弟,九卿之一,官拜太农令(治栗内史),后因功官升丞相。

凭借李广和唐烨的关系,把此事直接交给李蔡负责,绝对会减少诸多障碍。

“喏!”

李蔡赶忙出列应答一声,而后将目光看向唐烨点头示意。

“陛下,这第三个新鲜玩意儿才是重中之重,它叫做宣纸,用于书写,相比较于竹简,书写流畅,便于携带存储…”唐烨迫不及待的把宣纸推销给了汉武帝。

一来,造纸术被后世称之为四大发明,其影响有多重大,不用多说。

二来,这些新鲜玩意儿中,只有造纸术能带来大把的金钱,他怎能不急?

“宣纸?怎么使用的?”

“此物薄如蝉翼,轻轻拉扯岂不就破损了,还能写字?”

“唐烨未免有点危言耸听了吧?”

朝臣的脸上写满了不相信。

包括东方朔,董仲舒等眼界宽广的治世名臣,也对着宣纸信心不足。

不过,太史令司马迁却双眼冒出精光。

当下,他正在编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后世称为历史系神书的《史记》。

若造纸术真如唐烨所说,有这么多优点,那《史记》完全可以提前问世。

“陛下,何不让唐大人当众演示?也让朝臣开开眼。”司马迁出列朗声说道。

唐烨侧目看去点了点头,与司马迁还是要搞好关系的,日后能不能名垂青史,还要看他老人家的心情。

“司马爱卿所言极是,苏文笔墨伺候!”刘彻双眼冒光的说道。

苏文面带微笑一溜小跑,把笔墨交给唐烨,而后亲自为唐烨研磨,可见两者关系亲密。

早知道,苏文虽然只是为公公,但能够让他亲自研墨的,怕只有汉武帝刘彻一个人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龙城,意踌蹰。伤心前秦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烨洋洋洒洒,写了元朝大家张养浩的一首词,而后交于苏文公公。

“好字,好词啊!”

苏文又一溜小跑,来到汉武帝身边,将宣纸呈上。

“好!这宣纸妙哉!这诗词让朕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朕,治理江山二十载,自问政绩斐然大治天下,可我中原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十室九空…与这词共鸣一处。”汉武帝双眼微红有感而发。

而后便将其递给苏文,传于朝臣观看。

“这词曲写的甚妙甚妙,还有这宣纸真能用于书写,而且字迹清晰,还能折叠,携带太方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