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雪中悍刀行20:江湖酒一觞(完结篇) > 第一章 凉莽军鏖战流州,老妪山战事胶着

第一章 凉莽军鏖战流州,老妪山战事胶着

半。以此可见,流州破关之战,是当之无愧的苦战,这一万多战力出众的精骑无疑是下一场大战的定海神针。

出身于陇关甲字豪阀的完颜银江在第二场大战里丢尽颜面,正因为他的失误,北莽无法形成严密的包围圈,使得寇江淮部主力轻松突围扬长而去。他的兄长,作为南朝权贵第一人的完颜金亮,密信斥责要先于北庭王帐皇帝陛下到达军中,措辞极为严厉,言下之意,竟是告诉完颜银江若是无法在流州挽回家族颜面,那么家族就要对完颜银江关上大门。在流州第三场战役展开之前,完颜银江不但召集了所有军中武将,连百夫长也一个不落喊到营帐外的空地上,让所有人立下军令状:战场之上,每什十人,若一什之内无一人得以杀敌立功,什长与领军百夫长一并斩立决!千夫长降为百夫长!所以在第三场战役中,完颜银江部骑军人人悍不畏死,战后统计,果然每什皆有斩获,军功之丰,竟要超过黄宋濮部主力,更是远远抛下几大乙字高门聚拢起来的家底子骑军。当这封由老帅黄宋濮亲笔书写的捷报传回草原两京,完颜骑军轰动南朝,老妇人龙颜大悦,对完颜家族赐下足足十八条鲜卑扣腰带,这意味着完颜子弟多出十八个怯薛卫名额,更重要的是此役保证了完颜姓氏坐稳南朝第一大姓的宝座。

只不过后遗症就是经历过那场厮杀惨烈的战事,完颜部私军精骑人数锐减至一万四千人,加上家主完颜金亮需要坐镇凉州关外第二战线,同样大战在即,完颜子弟已是倾巢而出,在南朝军镇边军驰援老妪山战场的队伍之中,并无属于完颜姓氏的骑军。如今北莽南方边境上的姑塞州和龙腰州,除去参与南下叩关的兵马,其余驻守原地的大小军头,饱受洪嘉北奔遗民带来的浸染,早已晓得奇货可居的道理,尤其是姑塞州重要性略逊于北莽中军所在的龙腰州,恰逢南下驰援的关键时刻,更是坐地起价,几乎所有军镇关隘戍守骑军私下都喊出了一个价格,毕竟往南奔赴老妪山是大势所趋,谁都无法拒绝皇帝陛下的旨意,可在这中间却有很多桌面下的讲究。例如完颜家族唯恐完颜银江在下一场战役中因为兵力问题而出现纰漏,便偷偷向规模仅次于瓦筑、君子馆两大重镇的离谷、茂隆两镇分别开价,试图说服两支骑军在老妪山战役中照顾完颜骑军,不料两镇主将都立场坚决地婉拒,原来同样在流州前线的那几位乙字高门,早已率先砸下重金与他们达成临时盟约,而且开价远比矜持的完颜家族要更有诚意!比如“买下”茂隆五千边骑的某个乙字家族,不但许诺家族嫡女将与骑将的嫡长子联姻,仅是一箱箱白银,就往茂隆军镇砸下四十万两之巨!

照理说接连经过三场壮烈厮杀,战力最弱兵马最多的乙字骑军本该战损最重,但结果却匪夷所思:南征前浩浩荡荡四万多杂牌骑军,活下来跟随主帅黄宋濮一起推进到老妪山战场的兵马,依然有三万四千骑之多!加上正在火速南下的姑塞州军镇势力,从头到尾都在大后方养精蓄锐的四万南朝骑军,都被这些乙字高门早早重金“包养”。除去两万骑军很早就属于旧南院大王黄宋濮旧部兵马,显然会唯老帅马首是瞻,可其余两万骑军,都被这些乙字家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瓜分殆尽。对此已经失去南院大王交椅的黄宋濮是无可奈何,坐在龙椅之上心系中原的老妇人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拥有大量援兵的黄宋濮并未贪功冒进,否则这场马上拉开帷幕的恢宏战事,主战场将是青苍城下,而不是如同一座小岛孤悬海外的老妪山。

老妪山以右地带数十里,风高沙大,大片大片的崎岖地貌,骑军自然极难驰骋。第一场凉莽大战柳珪部骑军便是从老妪山左翼的平原顺利南下,只不过当时流州边军只是据城死守,兵力也相对孱弱,流民青壮尚未大规模投军,龙象军独木难支,野战主力不足以支撑起一场远离青苍城的大型骑战,所以并未选择主动出击阻截。不过显然今时不同往日,寇江淮获得一州完整兵权后,加上北凉都护府和年轻藩王对流州的格外重视,寇江淮不但打了三场荡气回肠的阻截战,更毅然决然选择地势平坦广阔的老妪山作为最终战场。胜,北莽骑军从始至终都将看不到一眼青苍城的城墙;败,那么别说一座青苍城注定成为北莽骑军的囊中之物,连流州恐怕都要沦为北莽南朝的一座新州。

老妪山并不高大险峻,反而只像个山势平缓的大土墩子,南北坡面甚至足够让小队骑军策马登顶。哪怕是昏聩至极的庸将,也会觉得占据老妪山俯瞰战场利于审时度势调兵遣将。寇江淮是声名鹊起的大楚双璧之一,黄宋濮更是曾经凭借赫赫战功成为南院大王的功勋武将,因此老妪山这处制高点的争夺,在两支骑军正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