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王蒙文集 > 分章完结49

分章完结49

。并

事先准备好各种资料,有时当着外宾的面临时查找资料,耽误了不少时间。慢慢地,他也习

以为常了,学乖了。外国人不过就是外国人罢了,他们对中国所知有限,又好奇,又喜欢一

知半解地发表意见。今天发表这样的意见,明天发表那样的意见。这个人发表这样的意见,

那个人发表那样的意见。一会儿把中国说得一无是处,一会儿把中国说成全人类的希望。和

中国人相比,外国人好对付得多了。三分之一介绍点真实情况,三分之一说点不知所云、莫

测高深而又能满足对方猎奇心理的玄虚理论,另三分之一讲天气,讲礼节,讲友谊,讲几句

玩笑话,蛮好了。人们甚至称赞梁有志有“外交才能”。什么叫才能?让你干什么就有什么

才能。什么才能不是人学人练的?什么事不是人干的?

接待外宾多了,慢慢就收到了外国友好团体与医科学术团体的邀请,从中选择衡量,梁

有志到日本到欧洲各访问了一次,做了有关当前中医学研究情况的学术报告。出国两次,增

加了自信也扩大了影响。人们开始认为梁有志的确是个名医,梁有志也无法不认为自己是个

名医了。名医的成长道路,本来也是各式各样的嘛。

梁有志有反省的习惯。可能是由于从小受过“一日三省吾身”的教导。可能是由于50

年代学《论共产党员修养》和在党的组织生活中频频开展的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

近年来工作、地位、生活乃至于腔调的变化常常使他警惕:我做了什么伸手的事儿吗?我能

无愧于心吗?我没有有意无意地沽名钓誉、抬高身价?

白天他忙于各种工作包括各种医学医术的讨论研究。他感到的是一种智力的激扬和快

乐。这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他已经五十六七岁了,只是这几年他的智力才真正派上了用

场,他的智力才不再是他的累赘、他的短处、他的异己的征兆与不幸的根源。他的一生几乎

都为自己的智力所累,如今,竟然尝到了智力的甜头,智力是财富也是荣光!白天,在各种

活动中,他感到的是胜任的愉快和充实。

夜晚,特别是在睡醒一觉之后,他总是感觉到有一种不太对头的东西。他得到的东西未

免太多了。有许多,干脆说几乎都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当然,他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方针。但是在同一个方针照耀下,不是也有许多有价值的人并没有像他这样“得意”

吗?他怎么可能成为医界代表人物甚至成名医呢?这不是懵事行吗?这不是瞎猫碰上了死老

鼠吗?这不是误会乃至有点滑稽了吗。他年近花甲,他长期寂寞,他在寂寞中学到的东西比

在红火中学到的要多。他不会老了老了就丧失自己的清醒。

那些真正的有成就的中医呢?章国老,世代名医,至今在祖上留下的住宅里,住宅里里

外外全是“妙手回春”一类的匾。然而章老已经84岁了,参加会的时候身旁放着导弹一样

的氧气瓶。推拿圣手骨科世家李宗良呢?医道颇精,口才太差,又从来不关心时事政治,不

读书不看报,据说他连阿根廷与英国的战争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这么说,由梁有志担任

学院院长,表面上看是偶然的、甚至有几分荒唐,实际上却是绝对合理和必然的了。这个结

论真令人吃惊。

最令他不安的,看来还不是他当了中医学院院长。至少,他不比原来的院长差,也不比

可能的其他人选差。最令他不安的是他当了院长后就再也下不来了。而且,他也就稀里胡涂

地成了名医,成了内科、外科、妇科、按摩科、针灸科、肛门科、泌尿科的权威了。而且,

他成了无可替代的头号代表人物。许多会他必须去,只是为了摆在那里做个样子。他去,据

说就能够提高会议的规格,给与会者以“鼓舞”;他不去,就会使大家泄气,会得罪会议的

召集人。一顿一顿的宴请也使他叫苦不迭。办宴会的人都是一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温暖的人

情美的人物。先打电话,再送请帖,最后还要登门拜访,不把你请去绝不罢休。如果这样请

都不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