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跑到杨修房间,女童衣服补丁很多但很干净,颜色很淡,都被洗掉了,头发也被梳的一丝不苟。
小脸圆圆的,大眼睛,白胖,干净,可见这家主人很爱惜这个孩子。
“大哥哥,我父亲喊你吃饭”。
杨修蹲下,将其抱起,“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
“父亲叫我宝儿”。
“嗯,宝儿,好名字,走,吃饭”。
这是一个民宅小院,三间破旧瓦房,走近正堂,一位男子刚把碗筷摆好。
杨修看其骨龄也就二十三四,比自己大一点,男子身上的短衫也到处都是补丁,面色消瘦,未见女主人。
“宝儿,怎么这么不懂事,快下来。这位兄弟,宝儿不懂事,你别见怪”。
那男子见状,慌忙上前将宝儿接过,不好意思道。
“我见宝儿很是乖巧可爱,就忍不住报她过来了,这位大哥,昨夜大晚上的吵醒你,真是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
男子将宝儿放在桌边的方凳上,“不麻烦,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这小镇晚上也不安全,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快坐下,吃点饭,家里条件有限,都是粗茶淡饭,真是对不住了”。
“哎!大哥言重了,这就很好了,还不知大哥怎么称呼”?
“在下唐寅,岐山镇一酸秀才,这是唐某的女儿唐宝”。
“杨修,来自京城”。杨修随意编排了一个理由。
“好,杨兄弟,快坐,吃饭”。
“唐大哥,家里就你和宝儿两人吗”?
“宝儿她娘生宝儿时没了,这是个苦命的孩子”。唐寅揉了揉宝儿的秀发,眼神之中的怜惜一目了然。
“对不起,让唐大哥想起了伤心事”。
“无妨,都五年了,快吃吧,待会会有镇上的几个孩子前来,在下会教授他们启蒙,怕是没有时间陪杨兄了”。
岐山镇,远离大城小市,穷乡僻壤的,家里都没有几个钱,好在地多,家里也都能足食。
唐寅多病,体不能劳,宝儿幼小,只能靠着在镇上教书过活。这几年当爹又当娘的也是极为不易。
杨修看着唐寅给六个孩童授课,感受着人间情暖,极为享受。
经过一天的相处,宝儿和杨修迅速混熟,亲昵的紧,杨修趁唐寅出去端饭在他碗中弹入一粒丹药融入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