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行军至雁头寨,陈封谋定如汪度出兵拦截,便率全军冲杀过去,与燕军作鱼死网破之战。却不想待陈封到了雁头,却只见残阳凄凄,寒林漠漠,非但不见郑军一兵一卒,便是燕军,也早过了雁头。
陈封心下凄惶,知是汪度畏战,不敢阻拦燕军,却仍不肯言弃,继续行军,直追燕军。
到了田家寨,果然也不见郑军身影,再向北五十里便是信安,过了信安,便是燕国了。
陈封心知汪度虽畏敌如虎,孙翊却不是这等人,信安便是最后时机。陈封下令加速行军,终于在四月二十二未时赶到信安,大战已然开始。
信安城东北十余里,地名狼城寨,广阔的平原在此地急速收缩,却仍有三、四里宽阔的道路可以通过。
道路两旁并无山峰,只有高仅三、四丈的小土山夹道而立。平原上堆放无数鹿砦,鹿砦间又挖了许多壕沟。孙翊军马便驻扎在道路最窄处。
孙翊军马只有一万,纵使设了许多壁垒,也无法挡住燕军大军。燕军前军与中军已冲过郑军壁垒,孙翊只得死死咬住燕军右军不放,其他军马便顾不得了。
陈封赶到时,两军正在厮杀,战况极为惨烈。燕军仍取守势,郑军以一万对两万,在燕军阵中往来撕扯,却扯不动燕军阵型分毫。
孙翊亲自披挂上阵,他手持马槊,在阵中不停呼喊将士反复冲杀,又不时率百余亲兵抵挡燕兵反冲,身上战袍早已破碎,铠甲也满是血污,左肩与后背又各中一箭,只不知箭矢是否透过铠甲,伤及皮肉。他不及拔下箭枝,任凭两支箭在身上晃动,只顾着嘶喊拼杀,神情狰狞,状若疯虎。
不远处的土山上,站满燕军兵将,看旗号应是燕军后军。
陈封与梁岐略一商议,便命王凤、王焕率全部五千骑兵从土山后绕到燕军后方,再冲杀回来;梁岐率两万兵马援救孙翊;陈封率两万兵马接住燕军后军。
大军快速分成两军,陈封率一军向山坡上燕军杀去。
山坡上燕军远远见郑军杀来,快速结成防御阵势。这阵倚山坡而设,便不怕郑军来攻。哪知郑军冲到燕军后军与右军之间却停了下来,也结成防御阵势。
此时梁岐军马已冲入燕军右军阵中,郑军立时变成以多打少,战至多时的燕军被郑军生力军冲杀,阵型顿时有些散乱,幸而燕军主将久经战阵,阅历极丰,立时喝令全军收缩阵型,稳守不攻,这才避免被郑军冲散。燕军后军若不冲杀救援,右军必然不能久持。
果然后军阵中号角响起,弓弩一齐放箭,随即后军全军冲下土山,冲入陈封阵中。
郑军一路尾随燕军七、八日,数战不利,早已求战心切,燕军也是救人心切,一个如出柙雄狮,一个如下山猛虎,两军混战,便如两头猛兽,撕咬在一处。
郑、燕两军本就战力相当,梁岐、孙翊一边以三万对两万,虽占上风,然要彻底打散燕军也非一时半刻之事;陈封一边以两万对三万,也是旗鼓相当,难解难分。
便在相持不下之时,突然从山后杀出两支骑军,正是王凤、王焕所率骑军。
两军分左右两路,从燕军后军侧后方杀入燕军阵中,燕军兵卒立时人仰马翻,后方阵型一片混乱。
陈封见了大喜,喝令传令官将防御阵型变为鱼鳞阵,以小队反击燕军。
燕军后方已乱成一团,前方阵型也已不稳,任凭中军令旗如何挥舞,各将领如何怒吼发令,燕军兵卒都无法再集结战阵。
陈封心中大喜,心知只要击溃后军,转而便可将燕军右军两万人马整个吞下,那时方可稍稍挽回河北败局。
哪知便在燕军后军将溃未溃之时,山后突又杀出一支军马来,却是燕军左军两万人马杀了回来。
原来燕军五路兵马相距都不甚远,彼此相应,但此地与燕境近在咫尺,燕军前军、中军已护着主将慕容休思返回燕国,只留左军接应右军、后军。燕军左军哨探见右军、后军战局不利,禀报主将,这支左军便杀了回来。
燕军后军本已逃散的兵卒见援军到了,渐渐稳住心神,竟又陆续结起阵来,与左军合兵一处,反攻郑军。陈封无奈,只得传令再结防御之圆阵,以抵挡燕军冲杀。
王凤、王焕所率骑军被燕军左军骑兵挡在外围,不能与陈封会合。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此时陈封只有不足三万兵马,燕军却聚集五万余人大军。形势逆转,士气也已逆矣,郑军只有勉力招架,再无反攻之力。
陈封心中只望梁岐能尽快击溃燕军右军,赶来救援。然燕军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