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剑来(1-42册)精校版 >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听到陈平安那句“手心相应,就能收放自如”后,马笃宜差点没笑出声。

一开始她认为这是陈先生随口胡诌的大话空话,可即刻便突然收敛神色,看着那个家伙的背影,心想:该不会真是学问与拳意相通,相互印证吧?

换作别人,马笃宜根本不会有这么个古怪念头,可当这个人是陈平安时,马笃宜便觉得世间的万一,他就可能是那个一。

比如谁会像他这样枯坐在青峡岛山门口的那间屋子里边?

还会真的离开书简湖,有了这次的游历?

此时,陈平安一步踏出。

依旧轻描淡写,不显半点宗师气象。

比起胡邯每次出手都是拳罡震动,击碎四周雪花,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胡邯嚼出一些余味来了。

眼前这个深藏不露的年轻人,肯定是重伤在身,所以每次出手,都像是个……做着小本买卖的账房先生,在算计一星半点的蝇头小利。

纯粹武夫的豪气,真是屁都没有!

胡邯杀气盈胸,彻底放开手脚。

可刹那之间,胡邯又心弦紧绷,直觉告诉他不该由着那人向自己递出一拳,可是武学常理和江湖经验又告诉胡邯,近身之后,自己只要不再留手,对方就早晚只有一个死。权且让他一拳又何妨?

些许的心神不定。

一拳已至。

胡邯挨了一拳后,哈哈大笑道:“小娘们挠痒痒不成……”

之后胡邯就笑不出口了。

一拳至,拳拳至。

势如瀑布飞泻三千尺。

胡邯只能一拳一拳应对过去,两人身影飘忽不定,道路上风雪狂涌。

哪怕真是纸糊的金身境,那也是傲视一国江湖的金身境!

七八拳之后,胡邯额头微汗。

十一拳后,胡邯不但大汗淋漓,嘴角已经渗出血迹。

而那个出拳一次快过一次的年轻人,依旧毫无气机衰竭、想要停手的迹象。

无比憋屈的胡邯,堂堂七境武夫,干脆就放弃了还手的念头,罡气遍布全身经脉,护住各大关键窍穴,由着这个年轻人继续出拳。拳意可以持久,可是武夫一口纯粹真气,终有穷尽耗竭之时,到时候就是胡邯一拳递出的最佳时机。

但是胡邯却听到身后远处,那个曾先生暴喝一声:“许茂将军,速速帮助胡邯打断此人拳意!”

许茂皱了皱眉头,却没有任何犹豫,策马冲出。

他能够被说成是石毫国马战第一人,因其坐于马背,手持长槊,战力卓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武人。

胡邯先前之所以愿意与此人并驾齐驱,还有说有笑,当然这才是根本缘由,一切靠真本事说话。

至于那个石毫国传遍朝野的名号“横槊赋诗郎”,源于许茂第一次入宫觐见皇帝之时,特旨被准许随身携带长槊进入皇宫,当时皇帝陛下竟是命人牵来一匹尚未驯服的烈马,让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骑马持长槊,在一块长条石板上,以长槊锋尖,书写一篇石毫国硕儒的传世辞赋,而且必须是策马不停,否则就要被夺去那柄祖传长槊,并且逐出边军,但若是做成了,则大大有赏,赐封正四品的武勋官身!

最终他一朝成名举国知。

皇帝陛下龙颜大悦,亲口赐下“横槊赋诗郎”的称号。

当时年轻武将,将那条长槊轻轻放下,跪地磕头,在台阶底部,浑身颤抖,言语激动地向那位皇帝陛下叩谢隆恩。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武运昌隆的年轻人,是感激涕零得不可抑制。

但是他这些年,一直对此愤愤不平,视为生平大辱!

祖辈四代,一柄浸染无数敌人鲜血的长槊,一次次父传子,交到了他手上后,竟然沦落到无异于女子以针线绣花的地步!

他许茂,世代忠烈,祖辈们慷慨赴死,沙场之上,从无任何喝彩和掌声,他许茂岂是一名哗众取宠的优伶!

此时,许茂一人一骑一槊,冲杀过来,竟有山崩地裂的沙场气势。

虽然陈平安和胡邯两人身影缠绕,可是许茂槊锋所指,仍是恰好指向了陈平安递出第十二拳后的脖颈。

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不是许茂长槊赶到,就是那名中年男子的长剑。

陈平安不再勉强递出下一拳神人擂鼓式,只是一掌将那个暂时没有遭受致命伤的胡邯拍得身形踉跄,刚好挡住许茂的长槊锋芒,自己则横移数步。

许茂手腕微微拧转,差点就要将胡邯穿成糖葫芦的那柄长槊,槊锋堪堪从后者腋下刺了个空。

陈平安一脚重重踩地。方圆七八丈内,瞬间积雪飞扬。

许茂几乎一瞬间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