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剑来(1-42册)精校版 > 第276章 老子婆娑

第276章 老子婆娑

陪我登门就行了。先一起下山,到时候我点名。忙完正事的人,就可以先回了。”

其实小镇除夕夜有那“问夜饭”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走门串户,吃过年夜饭后,天黑之前,就会重新在桌上摆满酒菜,青壮汉子划拳,喝酒吃菜。孩子们不与大人们凑热闹,自己玩自己的,成群结队,去每家每户蹭糖和瓜子,还会带上个小布袋子。只要不是结仇的门户,孩子们都会一哄而上,喊着叔伯婶姨。上了岁数的老人,那晚都会坐在火炉旁,孩子们的称呼乱了辈分,喊高了还是喊低了,老人也不会去管。若是关系不好的街坊邻居,某些孩子就会在门外的巷子里等着。

按照小镇方言,“问”与“梦”两字同音,所以陈平安第一次出门游历的时候,还专门与李宝瓶讨论过这个问题,到底是问夜饭还是梦夜饭。

在那十余座客人下榻的宅邸当中,有两位剑仙在书房欣赏一副楹联。

绕屋梅花三十树,书架满眼两千书。

邵云岩赞赏道:“满纸烟霞气,这才是仙家府邸。”

有个小财迷蹲在厅堂里边,绕着一对勾云纹太师椅缓缓转圈,这才发现椅子背后有那篆文,分别是“风和日丽”“云开月明”。椅子是新的,字却极具古韵。

有两位夫人走在一处青竹廊道中,酡颜夫人抬头望去,有一串檐下铁马,作薄玉鸟雀数十枚,以青色纤细缕线悬挂于檐外,风起鸟飞,叮咚作响。桂夫人则望向廊外的一块风水石,铭刻有“峭壁孤立,若登天然”八字行草。大概是意犹未尽,有人又在右下角题刻了四个隶书小字“石即我也”。

一处宅子凉亭内,彩雀府柳瑰宝在煮茶,有一把底款“寒雨”的紫砂茶壶专门用来喝冰茶,花押“不言侯”。

一幅巨嶂山水悬在中堂,长达两丈,气魄极大,疑似天边仙家景,飞入此君彩屏里,一看就是中土那位山上丹青圣手的范氏手笔,细细再看还是如此,没有半点不对的地方,落款、钤印、花押,都是极好的佐证。可事实上,是那摘了围裙的老厨子回了自己书房,双手持笔不说,嘴里边再叼一支,落笔生花,随手画出,无非是案头几本购自红烛镇书肆的名家画谱而已。

霁色峰的三十六座待客宅邸,从法式图稿、山水格局,到所有细节,每一副楹联、字画的书写,每一件文房清供的拣选,每一把竹木椅子的打造,每一把茶壶的烧造,每一片竹叶书签,都出自忙里偷闲的朱敛之手。

霁色峰第一座宅邸,陈平安只是带着长命一起跨过门槛。

这拨观礼客人,是龙泉剑宗的董谷、刘羡阳和风雪庙的魏晋。而龙泉剑宗与风雪庙的关系,一洲皆知。

精怪出身的董谷对落魄山自然印象极好,而且价格昂贵的剑符一物就数落魄山购买最多。一个供奉周肥,一个长命道友,都跟上瘾似的。

陈平安与董谷礼节性寒暄一番,礼数周到。

至于刘羡阳,不需要说什么客套话,所以落座后,陈平安更多是与魏晋闲聊。

魏晋说他不会在落魄山久待,很快就会走一趟海外。妖族还有不少逃窜入海的漏网之鱼,正好拿来练剑。还说如今的浩然天下天时更迭,诸多仙家机缘应运而生,只说宝瓶洲就凭空出现了一座悬空湖泊,湖心岛屿上有祠庙一般的古老建筑,其上有三字匾额,“秋风”二字清晰可见,但是最后一字只余一半,是个“司”字。完整说法,多半是秋风祠了。但是寻访此地仙缘的练气士没头没脑进去、没头没脑出来,人人毫无收获,只知道里边栖息着一群虚无缥缈的社鼓神鸦,嘴衔落叶。

除此之外,南海之上还出现了一条至少是半仙兵品秩的仙家渡船,足可跨洲远游,规模极大,如雄城巨镇,渡船之上只有一个好似大道显化而生的古怪僧人。只是这条渡船行踪不定,能否登船只看机缘,但是登船之人全部如泥牛入海,无一人能够离开。在那之后,一个来自流霞洲的仙人女修葱蒨曾与一个中土剑仙联袂登船查探,不承想依旧无法将渡船留下,还差点被那个仿佛无境的年轻僧人“挽留”一百年,二人只能强行破开小天地,才得以重返浩然天下。

浩然天下与蛮荒天下接壤之后,这些仙家机缘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陈平安对那秋风祠自然没什么兴趣,但如果落魄山有人下山历练的话,倒是可以去试试看,碰碰运气,反正不似那渡船凶险。

刘羡阳亲自将陈平安送到门口,猛然抡起胳膊。

陈平安一个低头、弯腰、前冲,行云流水。

第二座宅子里住着桂夫人和酡颜夫人,陈平安带上了裴钱和暖树登门致谢。

在那青竹廊道的长椅上,桂夫人喊了裴钱坐在她一旁,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