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剑来(1-42册)精校版 > 第398章 后生可畏

第398章 后生可畏

会参加。

三教能够参加论道的人数一般是三到九人不等,并无定例。毕竟这又不是打群架,人数多寡并不重要,甚至在三教辩论的漫长历史上已经证明了人数多全无用处。但是只派出一人的也是极少,将近万年以来就只有三次。最近两次,一次是青冥天下派出离开家乡的陆沉,后来的白玉京三掌教;一次是文庙让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参加辩论,此人就是后来的儒家文圣。

陆沉那次,他最先开口,之后就再无人开口,其余两教的“书生”和僧人直接认输。另一场辩论,那个姓荀的读书人最后发言,结果直接让多位道种、佛子转投儒家门下。故而如今已经得到文庙邸报的高位山水神祇和顶尖宗门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文庙会不会让那个老秀才的关门弟子参加此次辩论?

一位身材修长,地位更是尊崇的山君跟一个身材瘦削的老秀才就那么大眼瞪小眼。双方身高悬殊,所以老秀才就踮起脚尖,腋下还夹着两盆青翠欲滴的菖蒲。

呸,这叫偷吗?这叫抢。

九嶷山神君真名宁远,道号玉琯,神号苍梧。

宁远拦住这位文圣的去路,板着脸说道:“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我觉得合适。”老秀才点头道,“你要是再让我多拿一盆,腾不出手来,就真的不合适了。苍梧老哥,别瞎讲究,咱俩谁跟谁?就凭咱俩这关系,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跟我客气,犯不着。两盆菖蒲,够够的了。”

宁远黑着脸:“姓荀的,你差不多得了,我脾气比穗山周游好不到哪里去。”

方才喝过了酒,聊得好好的,老秀才就告辞离去,结果很快,文运司主官就急匆匆跑过来说文圣老爷拿走了两盆文运菖蒲,大摇大摆走出园子,一路见人就说是山君送的。

老秀才想了想,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苍梧啊,做人可不能光长个头不长良心。你自己说说看,这九嶷山最拿得出手的榜书是咋个来的?啊?”

九嶷山中碑碣林立,古迹之多,在浩然不计其数的名山之中只逊色于中岳穗山。而且白也从未在穗山留下过诗篇崖刻,却在九嶷山中一写就是数篇。只因为白也曾与刘十六一起登山,据说是在刘十六的建议之下,白也才如此不吝笔墨和才情的。而刘十六之所以如此,又只在于九嶷山的神君苍梧不光是对先生的学问推崇备至,最关键的是,先生还曾亲口透露过一事,说这个宁远极有见地,称赞自己是为人极清苦,故而文章最高古。这也不算什么,如今先生小有名气,这类好话,大街上遍地捡就是了。但是宁远的某个见解就很有嚼头了,说我这个老秀才的文章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你那首徒,绣虎崔瀺则不然,其道如元气,行于混沌之中,万物由之而不知也。

先生总是这般,从不介意别人称赞自己的学生,哪怕是评价甚至高于自己:你夸我老秀才本人,乐和乐和就行了,谁当真谁是傻子。可谁要是夸我的学生,而且还言语真诚,那我老秀才可就要当真了!

宁远无奈道:“好歹留下一盆。”

老秀才打了个酒嗝。

宁远闷声道:“大不了我给你换一盆,不足三千年,也有两千年岁月了。”

其实上次文圣恢复文庙神位,这位九嶷山神君前往功德林道贺时就送出了一盆千年的文运菖蒲。不是宁远不肯拿出更好的贺礼,而是身处山水官场,是有些顾虑的,否则以宁远跟老秀才的私谊,当时就送出一盆三千年岁月的菖蒲根本不算事。这就跟山下市井包份子钱是一样的道理,差不多家境的道贺客人都是一两银子的红包,结果有个人非要包个十两银子的,就是打别人的脸了。

倒是那个烟支山女神君没有这些忌讳,送出的礼物是当时最为贵重的,这其中又自有她的理由。

老秀才埋怨道:“酒桌怕劝酒,做人怕小气。我印象中的苍梧兄何等的胸襟气魄,今儿再扭扭捏捏,我可就要看你不起了!”

苍梧神君气笑道:“先前不让你心爱的弟子登山,外人不知真相也就罢了,觉得我是在摆架子,你老秀才跟我装什么傻?”

老秀才这么闹,说到底,还是心里边有气,不讲道理地护犊子呗。先前九嶷山没让陈平安登山,学生前脚吃瘪,先生后脚这就来找茬了。

老秀才疑惑道:“什么真相?”

“少跟我明知故问。”

老秀才怒道:“你要是非要这么说,我可就不乐意听了,容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

“是至圣先师的意思,你别跟我装傻。”

“那你把至圣先师喊过来啊,我与老头子面对面对质,勘验真假!”

苍梧满脸苦笑:有你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