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 第114章 两人一起吃才香

第114章 两人一起吃才香

只盯着自己吃。

张震有点不好意思,指点着饭盒道,“你不饿么,一起吃啊,两个人一起吃才香。”

秦竹筠其实怕准备的东西少,张震自己不够吃,听到这话才斯文地拿起饭盒,细嚼慢咽起来。

不过一会儿就被张震的速度影响,跟着也狼吞虎咽起来,她心里念道,还真是两个人一起吃得香。

一阵风卷残云,二人将几盒子饭菜吃了个精光。

秦竹筠拿出手绢细细擦着嘴唇,抬头看到张震鼻尖沾着一枚米粒,轻笑道,“你这饭吃的,都吃到鼻子上去了。”

张震道,“对啊,嘴巴享受了,不能空了鼻子,都是脸上的器官,我要一视同仁嘛!”

秦竹筠一愣,捂嘴笑道,“那你眼睛和耳朵呢?要不要也来点菜汤?”

张震跟着笑道,“眼睛已经看了美女,耳朵听了声音,都已经得到了极大享受,就不需要再锦上添花了。”

秦竹筠听出了他的暗喻,心头如同鹿撞,脸颊都红透了。

小小的包厢之内,温度瞬间上升。

她急忙干咳两声,一转话题道,“上次叶小妹的事,已经见报了,上面非常重视,那几个人一个没跑掉,全部被抓捕在案。

我听说他们还招供了很多坏事,估计不会轻判,你给叶小妹说一声,希望她能想开点。”

张震哈哈笑道,“她啊,早就看开了,现在忙工作忙得连自己姓啥都快忘了。”

秦竹筠想说,她舅舅邀请张震去家里吃饭,可是话到嘴边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毕竟自己是云英未嫁的女孩子。

忽而她想起一件事,觉得可以和张震分享,“我要调动工作了!”

张震道,“是应该换换工作,你年纪轻轻的又是女生,天天奔波劳累长期出差不是个事,将来耽误家庭,趁早换了好,要调去什么地方?”

秦竹筠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换到地方上去,将来也能多点时间忙忙家务,只是现在面临几个选择,我也没确定下来。”

张震道,“方便的话给我说说,我帮你参谋一下。”

秦竹筠喜道,“那我给你说说.”

恰在此时,外面响起一阵激烈的脚步声,包厢门被人猛然拉开,“师傅出事了”

车轮的轰鸣声中,张震坐在软卧车厢内,写完了论文的最后一个字。

他看着车窗外渐渐落山的太阳有点微微发呆。

昨天晚上,汇合了徒弟们后,他与老郭他们告辞,带着徒弟上了车。

正巧遇到秦竹筠在巡察,二人一见面,她眼中立刻露出了惊喜之色,俏脸上带着几分羞怯就迎了过来。

一行人都被安排在了一个软卧包厢内,虽说只有四张铺,但是几个人轮着睡觉完全没问题。

张震让几个徒弟自己学习,他拿出一天一夜时间,将论文画上了句号。

最后又读了一遍,检查了细节,感觉很满意,这才小心收在挎包里。

打开挎包时,那枚银圆落入眼帘,这是小乞丐从车站给的那枚。

币面上芒圈之中一条张牙舞爪的五爪盘龙,圈外赫然写着‘上海一两’四个字。

翻开背面,是鹰国皇室嘉德徽章,周边是英文上海一两,和香江1867字样。

整个币面字口清晰,略带五彩包浆,几乎看不到流通痕迹和硬伤,微微转动还有车轮转光,绝对是未流通极美品。

张震长长出了口气,这就是三年后在香江拍卖到一千一百三十万美刀的那一枚上海一两。

他两次来光州有个夙愿,就是想遇到这枚币。

没想到在放弃希望的时候,被他救了两次的小乞丐却让他得偿所愿。

这枚币准确来说,是香江在1867年时铸造。

当年的港督为了增加造币厂的利润,想让此种银圆可以在清政府流通,试铸了几套样币送去京城,结果没被采纳。

因此只有个位数样币流传于世,品相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后世机制币收藏圈里流行一句话,没有三两银,不算玩币人。

这三两银分别是上海一两,户部一两,和北洋一两,都是银圆里面的顶级大珍。

所以才能在几年后拍卖到一千多万美刀的高价。

后来问世的一些上海一两,由于品相一般,都只能卖到几百万,到近千万。

不过现在来说这枚币明显不能上拍卖会了,只能是自己收藏,或者是等风声小了之后,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