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刘备会迎献帝吗 > 第51章,刘备改主意了

第51章,刘备改主意了

“此事容我三思,孝直,你们先回去吧。”面对被自己如此器重的法正,刘备彻底犯了愁。

等法正、糜竺等人离开后,刘备重重的叹了口气,赶忙坐了下来,刚才这一会,对他的精神和体力,都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诸葛亮看了刘备一眼,关切的说道:“要不主公你先歇息一下,亮先告退。”

“孔明,你留步。”刘备喊住了他。

刘备看着诸葛亮,询问道:“孔明,你我相识多年,我想听一听你的真实想法,对天子,你怎么看?”

诸葛亮明白,刘备这一次问的不是迎不迎驾,而是,评价天子,甚至还包括考验他的忠心。

诸葛亮摇了摇头,“亮从未见过天子,主公恕罪,我实在无法妄加评断。”

刘备点了点头,这个答案看似什么都没说,刘备却很满意。

这说明,诸葛亮完全是和自己站在一起,他如此赞成迎驾,完全是因为自己主张迎驾!

“孔明啊,如今天子离开许都,我等身为汉室臣子,理应将天子迎到成都,重振大汉雄风。”刘备目光坚定,语气中充满了对汉室的忠诚。

诸葛亮轻摇羽扇,点头道:“主公,天子乃大汉正统,迎驾至成都,确是匡扶汉室之大义所在。”

刘备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感慨:“想当年我在许都,亲见天子之遭遇,那衣带诏之事,至今仍令我痛心疾首,当年衣带诏上签名立字之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人了。陛下对我寄予厚望,我却什么都做不到,实乃罪过啊,我愧对天子,愧对汉室天下。”说着,刘备的声音哽咽起来,渐渐的泪水滑过他饱经沧桑的脸庞。

诸葛亮安慰道:“主公莫要太过自责,此乃时势所迫,非主公一人之力所能改变。如今既有迎驾之机,当果断迎驾!”

刘备握紧拳头,声音颤抖:“我身为汉室宗亲,身为大汉皇叔,理应把陛下接到身边,妥善照料,不能使他再受半点委屈。”

停顿了一下,刘备茫然而无奈的说:“可是,孝直、子仲他们都是我的股肱,都深得我之器重,他们极力劝阻,甚至不惜要向我请辞,我当如何呢?”

刘备颇感纠结和无奈,任他能力再强,任他经历的风浪再多,可这一次,也彻底把他给难住了。

本来昨天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有谁反对,刘备都要拍板定下这件事,谁阻拦也不行。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先不说别人,单单一个法正,就让刘备下不了决心了,总不能真的让法正离开吧?

刘备擦了一把眼泪,眉头紧皱,一脸无奈的说:“孝直、子仲、公衡,皆是我器重之人,我深知他们所言不无道理。但陛下乃是大汉之主,我怎能弃之不顾?”

诸葛亮也叹了口气,“主公,这个时候,我觉得你不能让步,一旦你退让了,不仅对你名声不利,今后恐怕他们也会继续阻挠,主公得拿出果断的魄力和决心才行。”

刘备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心中纠结万分:“我何尝不想如此,备多年奔波,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如今天子近在咫尺,却不能迎之,吾心何安?”

诸葛亮看着刘备的痛苦模样,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吗,果断迎驾!”

刘备摇了摇头,“孔明,若我执意如此,只怕群臣就要离散了,益州今日的局面来之不易啊。”

诸葛亮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他明白了,法正等人的态度,现在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刘备的态度。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便沉默了下来。

接下来,法正等人趁热打铁,不断的来见刘备,这个劝完那个劝,愈发的让刘备感到动摇。

没过几日,马良的第二封信又来了。

等刘备看完书信,把信件交给了法正,法正看完后,笑了,“主公,你看到了吗?陛下很不简单,他表现的如此亲和,目的不言而喻,这是要笼络人心,为其所用,一旦迎驾到成都,必然会人心浮动,横生枝节。主公马上就要出兵攻伐汉中,当此关键时刻,后方稳固,最为重要,请主公三思,而且我觉得天子暂时留在荆州,对我们的局势大为有利。”

刘备愣了一下,目光急切地看向法正:“孝直,此话怎讲?”

法正缓缓说道:“这些年,主公一直担心荆州的安危,荆州是你的根基,不容有失,如今荆州北有曹操,南有孙权,他们都一直盯着荆州,但如果把天子放在荆州,谁敢轻易对荆州出兵呢?就拿江东来说,他们不一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