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刘备会迎献帝吗 > 第68章,一张一弛

第68章,一张一弛

刘协站在刘璋的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他,盯了他很久,跪的腿都酸了,刘璋也不敢挪动一下。

“朕不是不讲情面的人,事情朕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今日朕把你们叫到一起,希望你们两人能化解仇怨,冰释前嫌,怎么样?你二人愿意还是不愿意?”

刘备没有犹豫,连忙回道:“一切全凭陛下做主!”

本来,刘备已经做好了此生再也不和刘璋见面的打算。

有时候夜里做梦,他也会突然梦到刘璋来找他质问,通过刘协今日这番话,刘备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刘协帮他说话,把这件事彻底定了性。

取西川这件事,也让刘备更加站得住脚。

另外,刘备和刘璋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益州的稳定。

毕竟,刘备是鸠占鹊巢抢了刘璋的地盘,直到现在,益州那边依然有很多人,对刘备不怎么友好。

甚至还有不少人,对刘备把刘璋从益州逼走,也大为不满,而刘协今日充当和事老,让两人冰释前嫌,刘备底气就足了,自然更利于日后在益州笼络人心,反对他的声音将会越来越少。

皇帝帮自己撑腰,让刘备彻底扬眉吐气,心情舒畅了不少。

“你呢?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刘协的目光又看向刘璋。

刘璋擦了一下额头的冷汗,用力摇了摇头,“臣也听从陛下的安排。”

刘协欣慰的点了点头,“很好,今后刘备会帮朕拿回更多的地盘,到时候再给你们父子一块封地也并非难事。”

刘协用词很巧妙,他没有说一定会给刘璋一块封地。

封地可以给刘璋,也可以给刘璋的儿子。

刘璋本就懦弱,加上年纪也大了,能力的确不怎么出色,让他做一地太守还可以,如果把一个州府交给他,未必合适。

刘璋感激的说道:“臣叩谢天恩。”

刘璋也不傻,他当然也不希望,一直冷清清的待在公安城,就算不盼着自己被重用,也不希望儿子们被冷落。

接下来,刘协话锋一转,对刘璋的过往在益州的表现,也给予了适当的肯定。

俗话说,打一巴掌,还得赏个甜枣吃,哪有光教训人的道理。

“益州多年无战事,国富民强,境内一片安定,这也都是你的功劳!”

诸葛亮早年“隆中对”中,就明确的提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协把益州的富足,算作刘璋的功劳,虽然有些故意往他脸上贴金,但益州常年没有战事,这毕竟也是事实。

刘璋就算再无能,至少对境内,也算是很仁义的。

就拿袁术来说,南阳和淮南,都是富庶之地,结果被他祸害的鸡犬不宁,百姓流离失所,好地方也变成了穷地方。

单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刘璋做的还是不错的。

想不到,皇帝还会夸奖自己,刘璋心里也好受了一些。

接下来,刘协拉住两人的手,放在一起,安慰道:“你们都是朕的同宗,都是朕值得信任的人,从今往后,过往的恩怨,谁都不要再提了,今后大家须当同心协力,共同为汉室出力!”

两人全都点头,接下来,刘协又命人摆上了酒宴,让两人相对而坐。

酒,有的时候,确实是个好东西,有酒,就有气氛,就能缓和彼此的关系。

才一会的功夫,几人就喝上了,关银屏一开始还不信,抢着从侍从手里接过了饭菜,亲自送到了屋中,亲眼所见,本就很大的眼睛,顿时睁的更大了。

出来后,关银屏还小声的嘀咕道:“父亲曾说过,刘璋的名字谁也不能提,刚开始他们明明都互相敌视,可怎么才一会,就把酒言欢了呢?”

酒过三巡,刘协对刘备说道:“皇叔,朕有个建议,就让刘循回荆州吧,让他们父子团聚,云长这边也好有个帮手。”

刘璋也抬头看向刘备,虽然表面上刘循并没有被亏待,但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

因为,刘璋本人,早年就做过人质。

当初刘焉去做益州牧,他的四个儿子,有三个都留在了洛阳,实际上就是人质。

后来董卓霸占了洛阳,又迁都去了长安,刘璋三兄弟也跟着一起去了长安,只不过,刘璋运气好,中途被救走了。

刘备稍微沉吟了一会,他点了点头,“也好,既然陛下开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