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夜已经深了,忽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贾诩的小儿子贾访,急忙来开门,随即急匆匆的又返回屋中,“父亲,魏王派人来请您了。”
贾诩的眼睛半睁半开,这么晚了,曹操派人来请,贾诩便已经猜到了个八九不离十。
前不久,曹丕还专门来向他请教,贾诩只对曹丕说了八个字,安心政务,膝前尽孝!
对曹植和曹丕的夺嫡之争,贾诩之前一直两不相帮,安心当了一个旁观者。
因为他知道,曹操疑心很重,加之对曹植过于偏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
但是现在,局面已经改观了不少。
跟着曹操的内侍,一路来到了魏王的宫殿,曹操正在暖阁歇息,贾诩低着头,亦步亦趋,脚步非常缓慢的走了进去。
曹操倒也客气,知道贾诩年事已高,便让侍从给他拿了一个坐凳,两人分君主落了坐。
曹操斜着身子,用手揉了揉额头,脸上明显带着忧虑之色。
过了一会,他抬眼看向贾诩,贾诩低着头,如同老僧入定一般,明明地上什么都没有,他却看的非常认真。
曹操心中冷笑了一声,这个老狐狸!
曹操不开口,他绝不开口,两人认识多年,都是人精,曹操对贾诩太了解了。
换了别人,这么晚了被召见,一定会急不可耐的询问,“大王,唤我何事?”
可是,贾诩,你不问,他绝不多说一个字,即便你问了,大多的时候,他也没那么积极。
低调的,就像他压根就没有来一样。
“文和,你今年多大年纪?”很快,曹操就开口了。
贾诩微微欠身,恭敬的回道:“臣虚活七十春秋。”
曹操的嘴角浮上一丝狡黠的笑容,谁能想到,就是眼前这个人,一手几乎颠覆了大汉的王朝,他智谋过人,曾协助张绣,险些让自己丧命。
可他却如此低调,曹操感慨道:“你比孤还要大七八岁,身子骨却比孤要硬朗的很啊。”
虽然没能称帝,有些遗憾,但曹操的待遇,早已经和天子别无二致,称孤道寡,他也早就破例了。
贾诩顿时咳嗽了起来,有气无力的说:“魏王过谦了,臣这身子骨也是大不如前,近来胸闷之症愈发明显,牙也掉了一半了。”
贾诩知道,曹操身体非常不好,他可不敢承认自己身子骨硬朗,这可是犯忌讳的,一句话刚说完,贾诩又咳嗽了起来。
“你有几个儿子?可曾入仕?”
“臣有三个儿子,长子贾穆、次子贾玑托魏王之福,都已在外任职,如今身边只有小儿子贾访陪伴。”
曹操点了点头,趁机说道:“我给你小儿子一个官做如何?”
贾诩急忙摇头,“多谢魏王好意,臣已年迈,身边急需有人服侍。”他很是委婉的拒绝了曹操。
曹操叹了口气,“说的也是,孤也上了年纪,时感力不从心,的确身边有人陪伴更好一些。”
话题一转,曹操感叹道:“孤的子嗣不少,能力优秀者也不在少数,可治国和治家是一样的道理,总得选一个值得托付的继承者才行,你追随我多年,你的见识和能力,老夫非常赏识,今日请你来,不妨帮我评说一番,子桓和子建,你觉得哪一个更适合继承孤的大业?”
贾诩早已猜到,但却避而不答,他摇了摇头,“此乃魏王的家事,臣不敢妄言!”
曹操眯着眼睛,盯着贾诩,也就只有贾诩敢这样拒绝回答曹操的问题。
曹操并没有生气,他笑了笑,“立嗣既是家事,也关乎社稷,文和是我大魏之臣,岂能置身之外呢?”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敢明着自称“大魏”了,因为,即便他不称帝,从皇帝逃离许都的那一刻开始,大汉这两个字便和他缘分已尽了。
见贾诩不接话,还是那副好像没有睡醒的样子,曹操叹了口气,“如今子建和子桓都各负盛名,且都有不少人拥护他们,不瞒你说,孤这两个儿子各有才干,能力都很出众,但越是如此,才越是让老夫为难啊,文和,你有什么看法,不妨直言。”
贾诩仍然低头不语,好像心思压根就不在这里。
曹操不免有些生气,他冷哼了一声,“原本孤可以没有这立嗣的烦恼,孤的长子子修,品貌才具,都是一等一的,又至纯至孝,孤非常喜爱,无奈他英年早逝,才刚刚及冠不久,就死于宛城,真是令孤痛心啊!”
此话一出,即便是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