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 > 第279章

第279章

若是死在此地,未免太过可惜。

张祯心说你人还怪好嘞,微微点头,“三思过了!”

扬声道,“下马,换装!”

“诺!”

从医者到精兵,都应声拿出灰白色的防护衣,快速换上。

庞茂看得呆了,“......这是何服饰?”

说孝服不像孝服,说寝衣不像寝衣。

脸上的小布巾也很怪,用料俭省,只遮住口鼻,用两根带子系在耳上。

张祯:“防护衣。”

让人给他拿来一套,“你们也可照着缝制。”

庞茂谢过她,迟疑着问道,“能防疫症?”

张祯:“防一部分,不能全防。”

这也很厉害了!

庞茂小心地收好,又指向一群精兵,好奇道,“他们为何不换?是防护衣不够么?”

张祯看他一眼,“不是。他们不进去,留在这儿帮你。”

留一千精兵在外,是她出发前就想好的。

这一拨留五百,后面那拨再留五百。

庞茂一愣,“帮我?不用不用......”

说到这儿忽然反应过来,有些难过地道,“长公主殿下,末将绝无害你之心!”

张祯安慰道,“庞将军,莫要多想。”

心说你看着虽然像个好人,但好人也会做坏事,还是得防着些。

何况谁知道刘表会不会又出昏招。

这却是她想多了。

刘表现在忙着保老命,哪有空管她。

“神悦!”

山坡上遥遥传来一声呼喊。

庞茂看去,“殿下,那人自称医者,还说是你同族......”

心情太激动,忘记告诉长公主此事了。

不等他说完,张祯已又惊又喜地跑过去,“二伯,你怎么来了?!”

来人自然是张仲景。

她派人去找这位二大爷,只是为了描述疫症、求取药方,不是请他亲自到场。

方才没看到她派去的使者,以为是还没到。

不想连二大爷都来了。

但张仲景此来,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若连亲临疫区的勇气都没用,又怎配被后世称为医圣?

张仲景快步走下山坡,“你来得,我为何来不得?”

他上山,是为了登高远眺汉寿城。

虽看不到城里,也能看到外面可怖的情形。

华佗看到他,也走来相见。

知己重逢,本是高兴的事情,但此时谁也笑不出。

问候两句,便叫上陈太医、罗太医、刘太医等人,讨论疫症,敲定基础药方。

张祯在一旁默默听着。

说到古代瘟疫,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花。

但实际上,天花在华夏的首次大流行,是在南北朝时期,此前虽然已经传入,并未形成大疫。

汉寿疫症,主要表现为咳嗽、高热、气喘、呕吐、腹泻。

发病急猛,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严重者气绝而亡。

华佗和张仲景都判断是伤寒。

这也符合历史记载。

东汉末年的瘟疫,确实以伤寒为主,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乙.类.传.染.病。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军中爆发伤寒大疫。

他儿子曹植写过一篇“说疫气”,描述疫症造成的悲惨情形,“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人们甚至不认为这是病,觉得是上天降灾,疫鬼作祟。

张仲景这个医圣,可以说是被伤寒逼出来的。

他家本是两百多人的大家族,却在建安年间因瘟疫死亡三分之二,而这三分之二中,死于伤寒的占十分之七。

目睹亲人一个个死去,张仲景极为悲痛,下定决心攻克伤寒。

经过数年研究,写成《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起因、症状、发展过程、治疗方式。

这是华夏医学上的一大巨著。

此时虽早于建安年间,但张仲景其实已经在研究伤寒。

而且还有华佗,这也是位神医啊。

陈、罗、刘三位太医,也是医术高明。

强强联手,何愁治疫不成?

张祯对他们有信心。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众医者已经汇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