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 第176章 霍光被贬

第176章 霍光被贬

朝堂上田千秋和霍光的政见不合,争论不休,尚没有定论,刘据便宣布退了朝。搜索本文首发: 热小说网 raxsw.com

回到前殿后,刘据吩咐人请卫青、张骞和苏武,还有卫子夫来议事,几人不知道刘据想要做什么。

卫青、张骞、苏武和卫子夫踏入前殿,心中满是疑惑。

刘据屏退左右,神色凝重地开口道:“今日请母后,还有三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事相商。三位都是朕最信任的人,希望能为朕分忧。”

几人很少见到刘据这么凝重的时候,因为心中的猜测不由得更深了。

但是左思右想也不知道天子到底要做什么。

刘据环顾一周,缓缓开口道:“朕深思熟虑后,决定取消丞相制度,改为内阁制度。”

此言一出,几人顿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卫青率先回过神来,拱手说道:“陛下,丞相乃百官之首,辅佐陛下治理天下多年。丞相制度传承已久,骤然取消,恐会引起朝堂动荡。丞相可在诸多事务上为陛下分忧,一旦取消,陛下恐要承担更多政务,劳心劳力。”

卫青眉头紧锁,满脸担忧。

张骞也急忙道:“陛下,丞相能协调各方,平衡朝堂势力。如今改为内阁制度,内阁成员众多,意见难以统一,决策效率恐会降低。且丞相能代表百官与陛下沟通,若没了丞相,百官与陛下之间的沟通渠道恐会受阻。”

苏武神色凝重,上前一步道:“陛下,丞相制度历经数代,已深入人心。贸然更改,会让百官人心惶惶,对陛下的决策产生疑虑。这对朝堂稳定和政令推行极为不利。”

卫子夫看着刘据,眼中满是关切道:“据,丞相在朝堂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取消丞相制度,是否操之过急?这关乎朝堂根基,还望天子三思。”

刘据静静地听完众人的反对意见,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诸位有所不知,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丞相权力过大,常与朕的决策产生分歧,如田千秋与霍光之争,便凸显了丞相制度的弊端。朕推行的政策,有时因丞相的阻碍难以顺利施行。”

“改为内阁制度,可分散权力,让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决策,集思广益,更好地为大汉谋发展。朕虽知此举会面临诸多困难,但为了大汉的长远未来,朕决心一试。”

刘据目光坚定,他自然知道取消丞相制度会造成多么大的轰动,会遇到多么大的阻力,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几人见刘据如此的笃定,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

这时卫子夫道:“据,母后支持你一切决定,不知母后能做什么?”

大家一看卫子夫表态了,也纷纷出声。

第二日,未央宫宣室殿早朝。

刘据宣布一则新的人事任命,顿时掀起了波澜。

“即日起,霍光不再担任京杭大运河开发事宜,改为督建新城杭州,和金傅配合形势,丞相田千秋职位不变,全权处理大运河建设和民众拆迁工作。”

刘据话音刚落,朝堂内所有人都震惊出声。

群臣们交头接耳,满脸惊愕,嗡嗡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

“这可真是太突然了,霍大人一直负责京杭大运河,如今却突然换人……”

“是啊,这新任命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大臣们的眼神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田千秋一方的大臣们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

一位平日里与田千秋走得极近的官员,嘴角微微上扬,轻声对身旁同僚说道:“看来陛下还是更看重丞相的能力,这大运河建设的重任,终究还是落到咱们丞相肩上了。”

另一位官员挺直了腰杆,满脸骄傲:“那是自然,丞相辅佐陛下多年,经验丰富,这京杭大运河在丞相手中,定能顺利完工。”

田千秋本人则微微昂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他微微欠身,向刘据恭敬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将大运河建设和民众拆迁工作处理妥当。”

而霍光,听到这一任命,犹如遭受晴天霹雳,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完全超乎了他的意料。

刚刚还信心满满的去燕京考察学习,这也是天子默许的,怎么突然就变了呢?

霍光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眼中满是失落与不甘。

一直以来,他对京杭大运河项目倾注了无数心血,本想着能将其顺利完成,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

他也想证明他们霍家如此受陛下恩宠,也不仅仅因为有霍去病,他霍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