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结束后,众人都陆陆续续的散去,张山一首站在门口踱步,左等右等,终于看到荀彧走出了府衙。
“文若先生!”张山赶忙上前拦住了荀彧。
荀彧对于张山突然出现,感到有些迷惑,“不知怀岳有何要事,专在此等候荀某?”
张山找了个借口,“前日元让将军赠某春秋,然读来仍觉有所困惑,今特来请教文若先生。”
但是早在张山焦急等待的时候,荀彧就看到了,不由得嘴角露出微笑。
“怀岳如此好学,荀某定不藏私!不若怀岳来吾府中一叙?”
张山一拱手,“故所愿也,不敢请耳。”
随后张山亲自为荀彧赶车,两人一同来到了荀府。
两人在正堂坐下,荀彧吩咐下人煮茶款待,然后也不说话,老神在在,等着张山开口。
张山琢磨了半天,问题是他也没咋看过春秋啊,有啥问题能问呢。
荀彧就看着张山那有口难开的样子,差点笑了出来,但是那样就太失礼了。
“怀岳真是个妙人,明明是有事相遇某商议,却偏偏找个如此蹩脚的借口。”
张山眼见被拆穿,也只能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文若先生,山的确有肺腑之言想向先生一叙,但又不知如何开口,所以才欺骗了先生,还望先生见谅。”
荀彧并不在意,他现在更好奇张山有什么想法,毕竟这是自家老板的贴身护卫,弄清楚他的为人和品行是很重要的。
但是就目前来看,荀彧是对张山很满意的,做事心细,知礼节,为人大大咧咧的,没有心计,有点啥想法都快写脸上了。
这种人当保镖正合适,武力值又高,关键时刻还能冲阵。
“正堂现在只有你我二人,怀岳有何想法尽可道来。”
张山组织了一下语言,“陶谦忤逆天子,明公前往讨之乃是以顺讨逆,然抢割秋粮乃是就食于敌,并无大碍。”
“但山之忧虑在于此次出征明公定会以青州军为主力,青州军原是黄巾匪盗,军纪极差,可明公又多对其放纵,届时多会劫掠乡里,明公再不加以阻拦,此于明公名声不利啊。”
“若是多造屠戮,徐州军民必定上下一心,拼死抵抗,纵然攻下徐州之地,也难以归心。”
“况且陶谦多起兵祸,又放任太守为祸乡里,对治下百姓并无德政。倘若明公能够善待徐州百姓,大军到处,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荀彧其实跟张山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还没有和曹操进言,曹操的目标是抢粮食,抢够了就走,明年再正式攻伐徐州。
但荀彧的想法则是更为缜密,如果能够打下徐州的郡县,尤其是彭城,那么就相当于控制了徐州北部向徐州南部水运的关键节点。
而南徐州的世家大族下邳陈氏此时正在沛国抵抗袁术的入侵。
如果此时曹操能够隔断北徐州对其的援助,并且占领下邳,那么极有可能争取到陈氏完全倒向他们,届时南徐州可就不是飞地了。
至于首面袁术的兵锋?荀彧表示那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命一上将驻守下邳,让陈氏驻守沛国和广陵为两翼,如此便可轻松借助淮泗之水抵御袁术。
那这样南徐州的百姓自然也就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了,自然不能随意伤害。
荀彧没想到张山也能有如此见地,看来这次是捡到宝了。
张山要是知道荀彧的分析,只会目光清澈的看着荀彧,啊,我有这个意思吗,他只是不想无辜的百姓免受屠戮,别的根本啥都没想。
“怀岳所言与某不谋而合,明日我定会劝说明公,让其善待百姓,以收民心!”
张山也是松了一口气,要是曹操真的随意屠城,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要留下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但是张山也能觉得曹老板对自己挺不错的,哪怕自己只是个都尉,提出的建议只要有理有据,曹老板也会认真考虑,也没有说因为自己没啥文化就看不起自己。能从一而终自然是最好不过。
“如此,便劳烦文若先生了,天色不早,山便告辞了。”
荀彧起身相送,随后又回到正堂坐下。
他察觉到了张山的变化,能感觉到这件事情没有解决前,张山并不是真心归附,但也能感觉到张山是个重感情的人,同时又有着自己的想法和道义。
这种人只要真心换真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违背了他的道义原则,那么他就会失望的离开。
荀彧又不由想到了自己,自己当初离开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