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更是为了掩护他撤退死于乱军之中。
如今的张山跟鲍信很像,现在他曹操表面风光,但实际处境并没有很好,虽不说是西面皆敌,但也差不多了。
曹操知道张山可能是因为自己今后的一些成就才来投靠的。
但曹操觉得书中之事也不尽然,现在的情况己经跟书中描述相差甚远了。
现在就连曹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最终还能走到那样的高度吗。
但曹操觉得张山还是愿意坚定的支持他,一如当年允诚一样。
张山不知道曹操还有这么丰富的心理活动,他只是觉得一成就己经很多了,甚至足以积攒下传家之富。
那就没必要多吃多占,让利出去分给曹氏宗亲、夏侯氏还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外姓将领。
这样这些人都要承自己这份情,而整个曹营也因为共同利益团结在一起。
毕竟老曹对他是真不错,张山也愿意倾力相助。
曹操回过神来,郑重的对张山承诺,“今后曹某必定不忘怀岳襄助之情!”
张山则是笑着伸出了手掌,“明公,莫要忘了某的高官厚禄!君子一言!”
曹操看着张山真诚的眼神,也不由得哈哈大笑,“快马一鞭!”
随着两人的手掌相击,一个贯穿二人一生的誓言就此许下。
但老曹也不是什么实质性的表示都给不了。
他让张山在征讨郭贡回来后可以将手下本部兵马扩充到1000人,这样他这个校尉才勉强不算虚职。
而且如果卖盐得钱比较多,那老曹就会出钱将张山的本部人马武装到牙齿。
这也是张山的想法,因为他有自知之明,大兵团作战他肯定指挥不了,那就干脆训练一支千人重甲步兵。
效仿高顺的陷阵营,挑选身体素质最为优秀的兵尖子,然后配备最好的武器盔甲。
指挥一千人作战,张山还是有信心能够学会的。
而且他有外置大脑啊,只要曹操跟他说往哪打,他负责带头冲锋就行了,将来还可以找个不错的副将辅助自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