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行走中的人偶
起因是相传数千年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军在黄河边与敌军作战。战事结束后,部队需要撤往后方,在抬走所有伤员后,战场上留下了不少战死的士兵尸体。蚩尤不忍将同胞尸首抛之荒野,但要将全部尸首抬走则人手不够,因此央求随军的军师让战死者回归故里。
军师心生一计,让蚩尤手持符节在前引路,自己施法让战场的尸体全都站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回到了家乡。这就是赶尸的最早传说。
赶尸传说原本只流传在湘黔一带,后来渐渐为外人所知。近年来,随着盗墓类小说的流行,赶尸也成为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赶尸的一些禁忌和规矩广泛传播开来,例如“三赶三不赶”的说法(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可以赶,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赶尸旅店”的传说(只接待赶尸人和尸体,大门昼夜不关)等也逐渐为人所知。
赶尸人手摇铃铛,领着一串尸体前行,提醒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一路手撒纸钱款款而来。
于是我看着眼前的胡叛,笑了笑。都说赶尸人很丑,为了镇压邪祟跟尸气,不让邪祟缠身。没想到人丑还有这种好处。
可是胡叛美得不像话,这怎么也跟赶尸人联想不到一起。
况且,人偶不是尸体,赶尸还得选晚上,可没听说谁家发布会大晚上开,人都是大白天开会。
赶尸怎么说也得选个凶日吧,可人家发布会都是选好黄道吉日开始的。现在这个年头,越是有钱人,做生意的越会注重日子。比如戏开机的时候都会求神拜佛做法,想必发布会选的日子也是不错。这也不利于胡叛的这种邪术。
再就是赶尸的两种办法,一是咒符说,我虽然不懂具体的赶尸操作办法,但是却看过相关资料。
这种倾向于神秘主义的说法认为,赶尸这种法术属茅山术祝由科,在某些书籍和传说中甚至列出了详细的做法。
例如有些资料中提到,法师要用辰砂(朱砂的一种,其中以湘西辰州即现在的沅陵出产的质量最好,所以叫辰砂)放在死者的脑门、背心、心窝、手心、脚心七处以镇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再用神符压住并用五色布条绑紧,并且用神符护住尸体颈部,配上咒语,尸体就会站起来随法师离开,一路穿州过省夜行晓宿,直奔家乡而去。
据说解放前辰州还有卖符咒的店,这种符咒也被统称为辰州符。当然,现在再也找不到了。这种符咒就算是胡叛会画,可人偶哪儿有魂魄可封。
第二种就是抬尸说。
在台湾《怪力乱神》电子报上,曾经提供了一种比较符合电影表现的解释。
这种解释是说,运尸人将尸体垂直地固定于两根竹竿上,像抬轿般运送尸体。具体的做法是将竹子在尸体腋下穿过,并将手臂紧紧捆绑在竹竿上。尸体穿着宽袍大袖的寿衣,遮挡住了竹竿,在夜里远远看来,就像是一队僵尸双手伸直在前行。加之竹子是有韧性的材料,在承载重物时会因竹竿弯曲受力而上下晃动,连带着,直立的尸体就像是在跳跃一般。
的确,这种造型和我们在僵尸电影中看到的僵尸十分相似。然而,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电视节目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人声称,他在1963年见过赶尸,尸体并不是伸直手臂蹦跳着前进的,而是垂下手臂,行走时如活人一般。并且,赶尸的法师也并不总是两个人,很多时候,是只有一个人在前面领路,同时负责沿路撒下纸钱。
不管是不是科学解释,谁特么抬着个竹子架着个“尸体”进公众场合都会被关注的吧,况且公司因为令寒山降头术的事儿闹得人心惶惶,进出会场保安肯定仔细检查。
想到这里,我实在想不出赶尸办法如何操纵这人偶。
胡叛见我笑,便皱眉道:“你不信我?”
“我想不出你有什么办法让人偶直立行走。”我摇头道:“据我判断,赶尸的办法不适用。”
胡叛笑了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一定会成功,不然我们打赌。”
我看他成竹在胸,便说道:“不想赌。”
“那你是相信我了?没想到你对我这么有信心。”胡叛笑道。
“…那赌什么?”我问道。
胡叛想了想,问一旁的林京墨跟张蒙蒙:“你们说呢?”
张蒙蒙掏出粉饼在补妆:“无聊,不知道。”
胡叛问林京墨:“你说呢?”
林京墨想了想,说道:“胡叛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