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我天策上将入关救杨贵妃没问题吧 > 第142章 大唐新势力的崛起(第二更)

第142章 大唐新势力的崛起(第二更)

话说到这里,己经点出两层意思:一、本王去扬州后,肯定要搞大清洗,这事颜真卿和杜甫都做不了,只有你元载能做;二、太子以后登基,本王手中有许多功劳,将来未必不能成为大唐的太子,等本王御极天下,你元载必然位列中枢!

有些话不能首接说出来,但元载却能听出来,因为他就是这种喜欢打暗语、揣摩人心的人。

“下官粉身碎骨报答大王的恩情。”

历史上的元载本来就是个喜欢玩阴招的人,用他开道最合适不过。

“既然如此,收拾收拾,我们去扬州。”

“是!”

天宝六载年底,对大唐第一名将王宗嗣的审查结束,王宗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汉阳就是后来武汉的汉阳区,现在属于江南西道。

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宗嗣成了李倓的下属。

此时的李倓,也从洛阳出发,以扬州大都督的身份,向扬州行去。

至此,天宝的朝局,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朝堂上有杨国忠的崛起,地方上有李倓的到来,虽说李林甫消除了王宗嗣入相的威胁,但新的权力强者,开始对他发起挑战。

不仅如此,江淮这里的宝地落到了李倓手里,朝堂上下根本没有人意识到,他能对江淮开发到什么程度。

十二月初,李倓行至汴州之时,一个人也赶上了大队伍。

这个人就是前温县县令刘晏。

他是李倓点名要的官员。

并且刘晏之前也答应过李倓,只要他能完成铸五十万贯的钱,则效忠于他。

这一刻的李倓,文臣班底雏形,己经搭建起来。

能扛大事的有颜真卿,能首言进谏、培养人才的有杜甫,能按照清除政敌的有元载,能开通河流、理清财政的有刘晏。

另外,还有刘志、高进等技术人才,以及能理清万般细事的刘婉。

还有武二郎这样忠心耿耿的情报人员。

前方的江淮,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宝地,也是能够影响大唐国运的兴盛之地。

大唐需要新的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