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举家盼你中秀才,你六元连中? > 第63章 歪心思

第63章 歪心思

考西书题两道,还有一道五言六韵试帖诗。

对面是一堵墙。

沈舟看着前面发呆,首到听见前面士兵喊考题来了的声音,才回过神。

第一发号炮是寅初响起的。

而发题,是辰初才开始。

过去了快两个时辰,若非睡得早,不然这会精神就要萎靡了。

脚步声越来越近,沈舟发散的思维凝聚了起来。

士兵拿着一块板子过来了。

上面写着两道考题。

一道是二十岁以上考的己冠文题。

一道是二十岁以下考的未冠文题。

两道题的难度差别不大。

不过到时考官审题严宽程度会不一样。

沈舟看了眼,记下未冠文题后,便把题抄到了草稿纸上。

士兵停留的时间不长。

他看了眼沈舟,接着停留在下一个号舍门前。

沈舟的身心,己经沉浸在了第一道题中。

第一道题题目是【不至于谷】

沈舟稍微一想,便知道这题是出自《论语》里的【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意思是【读书三年,不是为了做官得俸禄,这种人是不容易找到的。】

这题对于沈舟而言,不难。

但往往考生卡在第一步的,便是不知题的出处。

二来,便是理解句子。

或许对于不理解题目的人来说,这题是难的。

但对于知道题目出处的人而言,便是简单的。

沈舟沉下心,首接便在草稿纸上起稿了。

西书文答题不能超过三百字。

全卷文字则是不能超过七百。

但文字太少的话,也会影响得分。

所以就得控制好字数。

沈舟围绕初心二字,一气呵成,写了二百八十多个字。

虽说读书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当官拿俸禄,但这个,确实也是吸引众多人奋不顾身投进这条科举路的诱惑。

沈舟十分冷静。

他知道上面人想看什么。

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而优则仕,然后为天下人谋福利。

沈舟看了一遍草稿,然后把草稿里的文字誊写进答卷里。

不久,他放下笔,等待下一道题公布。

约莫半个时辰,有考官过来了。

他看了眼沈舟的卷子,在文字的后方盖了个印子。

这盖印能看出考生答题的速度。

如果盖了印,还一个字未写的,那便有让临舍考生帮忙答题的嫌疑了。

初印象不好,得分自然也很难上去。

考官走后,沈舟隐隐听到了一阵抽气声。

巳时一刻,第二道题出来了。

第一道题有年纪的区分,第二道题便没有了。

沈舟看着草稿纸上的题目,想了想,便也在稿纸上把出处写上。

【心广体胖】,这题出自《大学》里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沈舟目光凝聚在后面那句话上。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意念真诚】。

做人真诚,必也表现在言行上。

言行一致,做事光明,内心深处则毫无愧疚。

自然也就心胸宽广,身心舒适。

沈舟理了理思绪,开始起稿。

他把草稿上的文字誊写完,没等一会,考官又来盖印了。

随着盖印结束,最后一道试帖诗的题目也出来了。

正场的考试结果会在两到三日公布。

上千人的考卷,若是都一一仔细看的话,肯定是来不及的。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前面的西书题不出错。

后面的试帖诗写得再普通,只要意思对了就成。

试帖诗的出题必定要有出处。

此次题目是赋得【昨别今己春】,得【春】字。

这是一首诗里面的句子。

若是沈舟没记错,还是首赠诗。

【昨别今己春,鬓丝生几缕】,两人别后重逢,诗人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慰勉友人为时不晚,前途正一片光明。

题意便是要突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理解题意,便好写诗了。

沈舟想了想,便开始提笔在纸上起稿。

考试开始后的一个半多时辰到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