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
蔚州的军队和他们带来的军队对叛军形成包抄之势,甚至剿灭了对方的主力部分,但仍有部分叛军逃出了包围。
可以说,叛军在此战中大受打击。
他们被蔚州刺史迎入城,继续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叛军并未出动全部的兵力出打蔚州,蔚州地势偏高,易守难攻,又依赖雨水灌溉,如果运气不好,碰上干旱,那农作物就会枯萎,引发饥荒。
所以,敌军可以进行长期围困,围而不攻,不站而胜。
但叛军首领又不是那种耐心的人,他还是会派兵骚扰蔚州。
李昭和沈淮一行人不仅带来了兵,还带来了粮食。现在他们想的就是打退叛军,夺回之前的城池。
李昭除了参与战场上的策略,还在城里贴满了重新分田的布告,细致耐心地给围过来的百姓讲解。
蔚州偏远之地,读过书的人不多,他们看不懂布告中贴得什么,但只要告诉他们,明天就分田地,只要能守住城,这些田地就是他们的,城中的士气明显高涨起来。
随后,李昭派了一批人去其他城池散布蔚州百姓分到田的消息,尤其是燕州,桐州、筠州这三个地方的周围城池,形成包围之势。
蔚州也有世家大族,姓宋,但家主宋平忠厚朴实,这些年乐善好施,经常在城里布施,名声相当好。
李昭去见了宋平一面,从面相上看,就非常地和善,见她来了,既不过分殷勤,也不冷待。
宋平将她请到了待客厅,侍女端来的茶比不上京城那些名贵的茶水,但也是宋氏能拿出的最好的茶水了。他将她当做客人招待,一切都恰到好处。
但她觉得,宋平与传闻中不一样,他很圆滑,乐善好施也是基于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
比起倒牛奶的“资本家”,宋平愿意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送给那些穷苦的人。
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所以,对于分田,宋平虽没直接拒绝,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殿下,若是我将田分了出去,有些人家却无法耕种,或耕种不当,那粮食产量会更少,届时百姓缺粮又该如何呢?田在我这,无论产量如何,都由我宋家承担,该给的酬劳我会给,百姓也饿不死,这样不是很好吗?”
话音刚落,宋平的女儿宋宜安闯了进来:“爹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田分出去呢?这样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宋宜安今年十一岁,聪慧过人的名声在这蔚州城中都传遍了——三岁擅吟诗,六岁能辩星象,为蔚州城出去的商队避开灾祸,八岁通胡语,戳破了西域商人的谎言,十岁画出悬案凶手的画像。
在进宋府前,李昭提前了解过,一直对这位神童很好奇,她本来想另找机会见她的,没想到她自己出现了。
只见她歪了歪脑袋,满脸好奇地看着李昭,眨了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说出来的话也很悦耳。
宋平也被女儿话问得说不出来,他停顿了片刻,才道:“宋家能有今天,是蔚州百姓的支持,所以我不能什么也不管。”
“可是女儿听见百姓为了分田的事很是开心呢。”宋宜安的声音软软糯糯的,又穿了一身粉色的裙衫,头顶扎了两个小角角。
李昭越看越喜欢,这小女孩真是聪明啊。
就在这时,宋平的长子宋思源出现在厅外,见宋宜安在厅内,瞳孔一缩,疾步走了进来,他朝着父亲、长公主拱了拱手:“见过长公主!方才我一转头,宜安就不见了,竟跑来了这里,惊扰到了长公主,还请殿下恕罪!”
比起宋宜安,宋思源在蔚州中不算出名,听说是个书生。李昭很自然地以为是像祁鹤眠那样的文弱书生,她淡淡地扫了一眼,目光微微一滞。
好壮。
他身材魁梧,宽肩窄
腰,古铜色皮肤,玄色的衣袍也藏不住那结实强健的肌肉。
这样的人,在京中十分少见。
更让李昭意外的是,她从未见过他,但他头顶的好感度竟有50了。
宋平先前习惯了女儿插手自己的事,这才反应过来,宋宜安在他和长公主议事时出现并不合适。
他立即向李昭致歉:“小女年幼不懂事,还请殿下恕罪!”
李昭莞尔一笑:“两位言重了,令爱很是可爱,我很喜欢。”
只见宋思源一脸茫然地挠了挠头:“那我还要将小妹带走吗?”
“这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