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秦铁柱就轻手轻脚地出了门。^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左臂的伤口还隐隐作痛,但特种兵的忍耐力让他面不改色。腰间的刺刀用布条缠了几圈,防止反光;勃朗宁手枪藏在贴身的暗袋里,沉甸甸的像块烙铁。
村口的老槐树下,赵大山己经等着了。老人今天穿了件罕见的羊皮袄,腰间别着猎刀,肩上挎着个长条形的包袱。
"伤不碍事?"赵大山独眼扫过他左臂。
"小伤。"秦铁柱接过老人递来的杂粮饼,三两口吞下,"您那地图上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
赵大山没回答,只是拍了拍肩上包袱:"边走边说。"
晨雾像牛奶一样浓稠。两人沿着猎人小径往深山里走,大黄狗在前面开路。随着海拔升高,针叶林逐渐取代了阔叶树,空气中弥漫着松脂的清香。
"西七年..."赵大山突然开口,"我在这片山里打过游击。"
老人讲起往事时,独眼里闪着异样的光彩。秦铁柱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纠正下方向。根据地图显示,他们要去的山谷在西北方向,需要翻过两道山梁。
正午时分,他们登上了第一道山梁。赵大山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谷:"看那儿。"
秦铁柱眯起眼睛。山谷呈葫芦形,入口隐蔽,两侧崖壁近乎垂首。这种地形在前世军事术语中叫"杀伤区",是打伏击的理想场所。
"当年我们在这截了国民党一个运输队..."赵大山解开包袱,露出杆保养良好的三八大盖,"用的就是这家伙。"
秦铁柱接过步枪,熟练地检查枪机。膛线保存完好,只是枪托有处修补痕迹。这种二战时期的日军制式武器,在五十年代初的山区确实不算罕见。
"您带我来...不只是怀旧吧?"
赵大山咧嘴一笑,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前天那狼群...不对劲。′鑫!丸`夲\榊`栈* ,已¨发′布?罪·辛¢章`踕?"
秦铁柱心头一动。狼是警惕性极高的动物,一般不会主动靠近人类聚居区,更别说大白天袭击人了。
下山的路比想象中难走。谷底常年不见阳光,岩石上长满青苔,湿滑得像抹了油。秦铁柱砍了根粗树枝给老人当拐杖,自己走在前面探路。
"停。"他突然举手示意,蹲下来检查地面,"有人来过。"
泥地上的脚印很新鲜,鞋底花纹清晰可见——是胶底鞋,不是农村常见的草鞋或布鞋。更奇怪的是,脚印间距均匀,像是受过训练的人在匀速前进。
赵大山独眼一眯:"不是猎户。"
两人循着脚印小心前进。山谷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裂缝。秦铁柱示意老人留在原地,自己侧身挤了进去。
裂缝后别有洞天。葫芦形山谷中央是个小湖泊,湖边搭着三个帆布帐篷,隐约可见人影晃动。秦铁柱数了数,至少五个人,都穿着便装,但站姿笔挺如松。
"国民党残部?"他退回裂缝处,低声问赵大山。
老人摇头:"不像。你看他们生火的方式。"
秦铁柱再次观察,发现那些人用的是无烟灶——挖坑生火,上面盖着铁丝网和湿土。这种专业野战技巧,普通土匪根本不会。
正疑惑间,湖边突然传来争吵声。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对着地图指指点点,旁边站着的壮汉突然掏出手枪!
"砰!"
枪声在山谷间回荡。戴眼镜的男子应声倒地,其他人竟无动于衷。壮汉收起枪,说了几句什么,众人开始迅速收拾营地。
"要跑。"秦铁柱本能地摸向腰间手枪。
赵大山按住他手腕:"别莽撞。·x\4/0\0?t!x·t*.?c`o,m′"老人指了指西侧崖壁,"那儿有个山洞,能绕到他们后面。"
两人借着灌木掩护,悄悄向山洞移动。秦铁柱注意到,这些人撤离时分工明确:有人专门消除足迹,有人负责断后,还有人提前探路——完全是军事化行动。
山洞潮湿阴暗,顶部垂挂着蝙蝠。赵大山点燃松明,照亮了洞壁上的刻痕——五角星、镰刀锤子,还有模糊的日期"1943"。
"当年我们的秘密通道。"老人声音里带着骄傲。
穿过百米长的洞穴,出口正对着湖泊另一侧。那些人己经收拾完毕,正朝山谷外撤离。秦铁柱数了数,六个人,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包裹。
"跟上去。"赵大山紧了紧腰带,"看他们去哪。"
追踪比想象中困难。这些人反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