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王蒙文集 > 分章完结31

分章完结31

哭。“您到我那里坐一会儿行不行?我只叫我

们班的班长和团干部参加,我给您做一顿饭,您只利用吃饭时间和他们说上两句,不影响您

饭后的活动……只是,我的饭做得不好……”

他没有来得及表态,一阵轰隆轰隆的说笑声撞开了门,是省里和市里的领导同志对他的

礼节性的拜会。他们气宇轩昂,声音洪亮,旁若无人。刘俊峰甚至没顾上注意女教师是怎样

离去的。

刘主任在t城的工作非常忙。会议说是专业性的,却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在专业之外。几

个典型材料在介绍自己的新的技术成果的同时,要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谈诸如怎样争取领导的

重视,怎样发动群众,怎样解决环保与增产、环保与节约、环保与调整经济的辩证关系等问

题,“党委重视是关键,依靠群众才好办,思想工作要先行,环保生产双进展!”这可能不

算专业,但是没有这些就没有任何专业,专业干部进入了领导班子以后,为了专业,必须把

自己的精力的十分之五、十分之六、十分之七放在专业之外。他是清醒的,在会议上倾听这

些句句是真理的套话和句句是套话的真理的时候,他虽有苦笑,却并无怨言。

鲁(?)老师又来了两次电话,锲而不舍,他终于答应了在第四天晚上到她那里去吃晚

饭,见见她的班上的宝贝疙瘩一样的学生干部,“总共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他说。女教师

的声音即使从电话筒里听去也叫人感动,可以说,那叫作“感激涕零”。

忙里偷闲,省和市的有关领导同志陪着他游了一次松山古刹,用了半天时间。陪游的人

兴致勃勃地向他介绍古刹旁的一株“周柏”——周朝的柏树,我们的老祖父,像石,像钢,

像现代派雕塑,死的枝干里仍然保持着活的汁液。他想着的却是,什么时候能使t城的空气

跟松山这里一样清新就好了。

1954年他游过松山古刹,在西大桥边等了一个小时才坐上了公共汽车,那时候古刹

的汽车两个小时开一趟。汽车挤得叫刘俊峰透不过气。回程又错过了最后一班车。等回到城

里,已经是午夜,饭馆、商店早已停止了营业,又没找到私人摊贩。他摸来摸去,在衣袋里

摸出了一块半已经不清洁的硬块水果糖,这一块半糖便成了他的晚餐。古柏消失了,一块半

糖却存活在他的记忆里,带着往日的好兴致和安贫乐道的自豪。

第三天晚上,省、市各有一位领导同志陪同他观看了梆子戏:《秦香莲》。他只不过闲

谈的时候和赵秘书提了一句,1954年他听过这里的梆子:《鞭打芦花》和《喜荣归》。

立刻,赵秘书安排了这次看戏。地方同志待客的人情味像酒,而北京的干部对地方上来的同

志像水。梆子的古朴苍凉的唱腔使他几乎落泪,他为秦香莲不平,为包黑子鼓掌,他再一次

深深地、铭心刻骨地感到了我们的民族对于包公们期待得有多么久,有多么深。当然全非故

意,他这位懂外文、出过国、在当地干部眼中看来相当“洋”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

新任领导干部竟能为一出梆子戏如此动情,这大大密切了他与当地干部的关系,沟通了他们

的感情。很明显,听过这次戏以后,地方的领导同志更拿他当自己人了。

在这些礼节性、交际性的活动中他表现得相当随和。应该说,刚刚提上来、立足未稳的

他,建立与各地领导同志的良好关系是有政治意义的,这对于推行他的环境保护计划,或许

比再抓几套消烟除尘脱硫装置更重要。

听完戏的第二天上午的会上,汪厅长告诉他晚上请他到家里吃便饭,省委李副书记、赵

副省长和朱市长都将去“陪他”。他当然不能拒绝。但他本来答应了鲁(?)老师的。他只

好不睡午觉,吃过午饭后吸了两支烟便匆匆驱车来到第一中学,七拐八弯好不容易找到了母

老师的家。只是在打听这位女教师的住处时,他才从一中的职工那里弄清,原来她不姓鲁、

陆、吴、楚,而是姓母。母老师正忙着准备饭菜。母老师的丈夫最近才从外地调来,他的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