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当
领导的料”有多神秘。他只是觉得突然,全无思想准备。年轻时他那样热情、真诚、努力苦
干地要求进步,却硬是左碰一个钉子右碰一个壁。后来是有些消沉了,他惭愧,一想起那整
天练气功和打麻将的日子他就无地自容,觉得自己真是有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了,却让
他当一个堂堂的院长去了。他实在是不配啊!再说,他想过他要当一名真正布尔什维克化的
共产党员,他要当一名季米特洛夫式的党的活动家,他要当一名刘少奇式的工会活动家,他
要当一名马列主义理论家,他要当一名作家、诗人、画家、外语专家、小提琴手……都没有
当成,却在年逾知天命之年的一夜之间成了中医学院院长!
梁有志上任一个月之后,省里来了文件:中医学院为本省重点高等学校,由省政府领
导,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系,升格为地、师级单位。从理论上说,梁院长差不多与市领导人
一个格儿了!
有革命初衷和党员的组织性管着,梁有志老老实实做起了院长。他上班不坐汽车而骑自
行车。他在首次全院师生员工大会上声称自己的被任命纯属偶然也许甚至是误会。他声称自
己其实不懂医,最多算“赤脚医生”,但是乐于向各位专家学习。他说他确是本院公仆,愿
为全院师生员工跑腿办事。
他辛辛苦苦。为两个老教授的平反和一个“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的老中医的家属从
集体所有制单位转入全民所有制单位的事跑市委跑省城。他亲自抓了改善学生宿舍的公共厕
所卫生与为厕所加装暖气散热片的事。学院“升格”以后,他为学院跑来两辆大轿车一辆工
具车一辆面包车。他亲自指示设立了班车,上下班时接送不在本校住的教工。他到处讲话写
文章批驳轻视中医迷信西医的思想,号召中西医互相学习,整理和发展祖国宝贵的医学遗
产,创立现代化的、完整的有特色的中国医学科学。工作中他自己惊异地发现,原来他小时
候具备的那种智力优势——机敏、条理、善领悟、好学、讲效率等等并没有从他身上消失,
他身上原来蕴藏了那么多潜能!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焕发了人们身上沉睡多年的热情与
聪明才智!想起来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梁院长上任一年,学院内外交口称誉。这样的德,这样的才,这样的谦虚谨慎朴素……
您上哪儿找去!学院给他分新房子,他谢绝了。他的事迹刊在省党刊上。
殊誉带来殊荣,1982年,梁有志当选为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市中华医学会常
务理事,并就任省《救死扶伤》杂志编委。1983年梁有志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
常委,市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省《救死扶伤》杂志顾问,全国中医研究会理事。1984年
又上了一层:市政协主席,市中华医学会会长,全国中医研究会常务理事……头衔多得数不
清。
最使梁有志不安的还不在于纷至沓来的头衔而在于当了院长以后他立即成了遐迩闻名的
名医、专家。不仅医学杂志派记者前来访问,医学学会请他讲话,外国医学代表团也来拜
会,而且市委书记、省政府领导人亲自派车派人请他到家里看病。梁有志诚惶诚恐,拽上本
院真正的专家同去“保驾”,见人就声明自己医学业务上所知极有限,离真正的专业造诣不
啻十万八千里。他尤其斩钉截铁地宣布,他决不给任何人开处方,他完全没有那个能力,由
他开处方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的谦虚与慎重更加使人敬重。有道是“名医不言医、名将不言
兵”嘛。
看病的领导同志克制地说:“好好,我们没有麻烦您亲自写处方的意思,您讲一点意见
讲一点精神就行了,医生多得很嘛,这不是,和您一齐来的医生也在嘛,您讲一点原则,他
们会具体化为药方的哟!”
梁有志被逼无奈,结结巴巴地说上一些最粗浅最基本的常识性意见,诸如“既要服药,
也要调养”啦,“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啦,“病人的心情很重要”啦。“要有信心也要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