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穿越回汉末,我成了超级大汉人 > 第14章 城中豪族自愿降,陶谦商议大战策

第14章 城中豪族自愿降,陶谦商议大战策

行军的日子无聊且平淡,张山就是天天练习一下骑马,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牵着马走,主要这个时期没有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骑马简首是对于胯部的顶级挑战。

就这样度过了十来天,张山终于听到了快要抵达的消息,但是大军还是整整前进了半天才来到曹仁在小沛城外30里处提前准备的营寨。

而且这个营寨也仅仅才建立了大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整。

不过那都是辅兵和民夫需要做的,张山作为老曹的亲卫统领,自然是先负责拱卫大帐的安全。

典韦也是一样,跟张山一左一右住在老曹的大帐旁边,俩人也商量好了,值夜就轮着来,一人一天。

老曹睡觉前只要看到门口站岗之人映在帐篷上的健硕身影,就会睡的特别香。

第二天一早,众军士早早吃过饭,就开始去不远处的树林伐木制造云梯,并且将冲车的一些核心部件卸下车开始组装,曹仁则是带着骑兵开始在周边探寻村落分布,顺便抓几个舌头回来。

此时小沛城中,县令召集了当地的几家豪族大户来到府衙商议事情。

其实也没啥好商议的,驻守沛国的陈氏根本没工夫管他们,而陶谦又鞭长莫及,根本来不及支援,现在的小沛城可以说是城小兵弱,外无援军,所以现在这些乡绅聚集在一起也只是商量一下怎么体面的投降,同时尽可能的保住家产。

县令见众人到齐后,首先开口,“今邀诸位到此,乃是商议曹操进犯小沛,我等是该开城请降,还是坚守待援?”

众乡绅都自动忽略了县令说的坚守待援,开什么玩笑,估计派出去求援的哨骑还没等到彭城呢,曹操都己经在小沛县衙坐下了。

就他们手底下那不到两千人,还不够曹操塞牙缝的呢。

其中一位乡绅拱了拱手,“曹兖州广传檄文,今陶谦忤逆天子,乃是叛贼,我等应当开城以迎王师!”

话音刚落,便有不少人附和道:“是极,是极,我等若是负隅顽抗,那便是助贼!”

“曹兖州檄文中说只究恶首,余者不问,我等更应弃暗投明。”

县令更是无所谓了,反正没有这些乡绅出人出力,他是肯定守不住这小沛,他等着这群乡绅给个结论就行了。

最后所有乡绅都愿意投降曹操,但是讨论并没有结束,他们在想怎么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

“曹兖州携大军至此,必定会要求我等资助军资,届时我等该如何是好呢?”

“是啊,或是出人,或是出粮,我等都要共同进退!”

最后这群乡绅决定每人出粮3000石资助曹操,以求自保,最少能够保全家产。

县令也就顺势拿出印绶,大家商议好明天一早,开城投降。

小沛城外的大营中,士兵还在加紧赶造工程器械,曹操则是坐在大帐中研究地图。

就在这时,有一哨骑来报,说是营外有小沛城中使者来此。

曹操有些疑惑,难道小沛县令还打算跟自己先礼后兵?

“带使者进来。”

曹操吩咐哨骑将人带来,先听听是怎么个事。

典韦则是从帐外转入帐内,隐隐将曹操护在身后,万一这使者是来行刺的呢。

很快使者便来到了大帐,见面先对曹操深施一礼,“在下乃是小沛县令的书佐,县令闻曹公至此,今特派在下前来拜见。”

曹操听出了这使者好像带有点谄媚的意思,点点头示意其继续往下说。

“徐州牧陶谦,得天子信赖得以牧守一方,然其不思报国,反而忤逆天子,此诚为吾等小沛军民所唾弃。”

“其为政一方却多生战事,致使徐州百姓流离失所,久经战乱,今幸得曹公引王师前来,徐州军民思得明君久矣。”

“今县令欲弃暗投明,各地乡绅亦愿捐献粮草以助军资,故今日特遣在下前来,望明公接纳!”

说罢,使者将县令的亲笔信和记录各地乡绅纳粮的降表奉上。

至于开口就说我小沛城小兵弱,跟你打不了,所以我们投了,那多没面子啊。

我们那是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帮助正义之师讨伐无道!

曹操看完之后,捋须大笑,“好好好,想不到小沛城中仍有如此多的正义之士!你且回去告诉小沛县令,明日辰时,曹某自当前往小沛,待到返回兖州,曹某定会替尔等表功请赏!”

使者拜谢过后,就回到小沛告知县令去了。

曹操则是叫来了随军出征的程昱,“仲德,依你之见,此事是否有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