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所有大臣到齐,李长风却迟迟没来。
沈淮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面色淡然地看着高台之上的龙椅。
大臣们渐渐交头接耳起来。
“又出什么事了?陛下怎么又不上早朝了吧?”
“听说太后去行宫看愉郡王了,最近陛下又爱和长公主反着来……”
“真是荒唐!”
“……”
在议论声中,李长风拿着圣旨,从殿外一步步走进来,众臣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纷纷面露尴尬,也觉得诡异。
至少天子不该从这个门出来。
直觉告诉他们,天子要作妖了。
沈淮侧过身,目光落在那张圣旨上,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下了。
他赌赢了。
朝臣们纷纷跪下,按照往常一样行礼,只有沈淮站在那。
因为他眼见着禁军围在了殿外,甲胄在日光下泛着寒光,里面还有一些熟悉的面孔,刚放下的心再度悬起,他攥紧了手中的象牙芴板。
第124章 登基谁是皇后
李长风扫了一眼沈淮,微扬下巴:“沈太傅为何不跪?”
“先帝允臣不必行跪拜之礼。”沈淮冷声道。
“朕要宣一道圣旨,太傅若是不跪,朕便按照抗旨不遵的罪行办了你!”李长风毫不掩饰眸底的敌意。
沈淮盯着圣旨看了许久,最终直挺挺地跪在了地上,其他人都是低头接旨,只有他抬着头。
李长风笑了,他展开圣旨,朗声道:“朕承宗庙之重,时有九载,然德薄致祸,难辞其咎……”
天子的声音在宣政殿内回荡,几位官员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太阳从西边出去了,天子居然在下罪己诏?!
诏书读到后半部,天子的声音渐渐弱了
下来,喉间一阵阵地发紧:“镇国长公主李昭,天资聪颖,仁孝性成,早著贤德……朕自知无德,愿效法尧舜禅让之典,传位于李昭,以顺天应,保社稷安定。”
“这……这成何体统?”御史大夫睁大了双目,他就知道天子肚子里没憋好事。
“有何不可呢?这两天,长公主做的不都是陛下该做的事吗?”陆归舟说道。
沈淮扫了一眼陆归舟,立即说道:“臣等谨遵圣谕——”
原本想反对的太后一党一看外面的禁军拔刀了,也不敢吱声。
而李昭已经站到了高台上,她缓缓走下来,一步步走到了李长风面前,接过了圣旨。
李长风扬起笑脸,坦然地跪了下来,没有一丝犹豫:“请陛下即位!”
尾音在宣政殿回荡着,御史大夫的芴板摔断在地上,空气有一瞬陷入了凝滞。
百官们只觉得荒唐,但一想到是李长风干的,心里好像又接受了。
殿外的禁军也跪了下来,林修竹带头喊:“陛下万岁——”
其他人也跟着喊,声音如海浪般漫过所有人。
李昭先将李长风扶了起来:“三郎,你我之间何须此礼?今后你可随意出入皇宫,可带刀剑入殿。”
李长风站起来,得意地扫了一眼仍跪在地上的沈淮,笑着说:“谢陛下!”
他看着李昭一步步走上高台,坐在了他坐过的位置上,一种莫名的爽感在心头升起。
众人再度朝拜。
李昭的手指缓缓抚过龙椅扶手,触感冰凉,她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众卿平身——”
天光刺破云层,斜斜地照进宣政殿,拉长了百官的身影,阴影之下,众人神色各异,但皇位易主,已经无可更改。
哪怕太后此刻从行宫赶回来,也无济于事了。
但朝臣们很快就从这种诡异感中抽离出来,开始了日常的上朝,他们渐渐发现,交流比以前顺畅多了,李昭也不会突然发脾气。
李长风站在李昭原来的位置上,也不说话捣乱。
最后,早朝讨论以及定下来的政策要比之前迅速,在内侍的“退朝——”声下,百官按序退下。
权力更迭没有耗费一兵一卒,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换掉昏君是一件好事,比起什么宗法,还是日子过得畅快重要。
在意此事的官员,下朝后立即递了辞官的奏折,李昭一一批了。
李长风则和往常一样,坐在李昭身边,双手撑着脑袋,肆无忌惮地盯着她。
“阿姐,今晚你要睡在兴庆宫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