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和他谈到队里的生产、分配、财务、干部作风这些问题的时候,他手舞足蹈地喊叫
起来:“对对对,问题就是在这里!我们是有宝贝的,我们有!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武器,
但是没有使用!”说着说着他拿起了两本《语录》,在空中挥舞,“我们队上为什么有问题
呢?就是没有按照红宝书的指示办嘛,你看你看,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又连篇累
牍地引用起语录来了,我不得不提醒他那些语录我都读过,也都会背诵。wkhydac.com从他那未必准确更
未必用得是地方的不断引用当中,我发现他确实是全队背得最多,用得最“活”,颇下了一
番功夫的。我甚至觉得,这样的人怎么没有选派到讲用会上去,后来想到他原来是一个不肯
到队上干活也不愿意参加会的人,觉得世界上的某些人和事情真是难以理解。
在这次被招待以后,我曾与一些社员谈起马尔克学语录的情况,多数人都浅浅地一笑,
敷衍地说:“好!好!他学得好!”那神情却不像真心称赞。也是,语录背得多,毕竟无法
不说是“好”事。只是一些队干部明确地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讥笑说:“那正是他的傻
气嘛!”
关于他们的那位邻居姑娘爱莉曼,倒是有口皆碑。她是在五岁时候因手上生疮被截去左
掌的。她非常要强,在学校上学功课出众,由于残废,家里不依靠她作劳动力,小学毕业以
后每天走一个半小时到伊宁市上初中,之后又住宿读了财会学校。她的一只手比别人的两只
手还灵巧,而且力气大。据说有一次她放学晚了,天黑以后在公路上行走,有两个醉汉向她
调笑,她小小年纪,一点也不怕,一个嘴巴把一个醉汉打倒在路边的碱沼里,另一个醉汉吓
跑了。
对于爱莉曼也有非议,主要是她已经22足岁了,还没有结婚,而且拒绝了一个又一个
媒人。“女孩子大了不出嫁就是妖怪。”有几个老人这样说,据说爱莉曼的爸爸为女儿的婚
事都急病了,但奈何不了她,因为女儿是吃商品粮的国家职工,经济独立,社会地位也高于
一般农民。
桑妮亚有一次用诡秘的神情告诉我:“老王哥,你没有看出来吗?我告诉你这个秘密你
可不要对任何人说。依我看爱莉曼是让马尔克傻郎迷住了,她一心要嫁马尔克哥呢。”
“什么,阿丽娅……”
桑妮亚摇摇头,“阿丽娅是我的朋友。她告诉过我,她的病已经好不了了,她要在她还
在世的时候帮马尔克哥物色一个女人,她不放心,马尔克是确实有点傻气……”
我将信将疑。我回忆那天晚上在马尔克家里与爱莉曼和阿丽娅会面时的情形,我想着爱
莉曼乌黑的眼珠,什么也判断不出来。我想,经过1957年以来的坎坷,我确实已经丧失
了观察人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了,将来重新执笔写作的心,是到了该死掉的时候了。
麦收期间,马尔克下地割麦五天,大致是一个顶俩,每天自己捆、自己割、完成两亩
多。队上害怕分地片收麦、按完成量记工分这样做带有“三自一包”的色彩,因为当地习惯
上把分片各收各的也称为“包”工,而“包”字是犯忌讳的。社员们干脆排在一起,大呼隆
干活,说说笑笑,干一会儿直一会儿腰,倒也轻松。唯独马尔克绝不和大家混在一起,单找
一块地干,干完了自己丈量。队上的记工员告诉他,他的丈量是不作数的,工分仍然是按群
众评议而不是按完成亩数来记,他也不在乎,仍然坚持“单干”,同时谈论起来,他对穆罕
默得·阿麦德一类干活吊儿郎当的人猛烈抨击、嗤之以鼻,“让我和那样的人并列在一起干
活吗?我宁愿回家睡大觉。”他声明说。
根据公社革委会布置,麦收期间还要搞几次讲用和大批判。队长传达上级布置的时候调
子很高,上纲上线,“如果不搞大批判,收了麦子也等于为刘少奇收了去了。”他传达说。
但实际执行起来,他却马马虎虎,有时工间和午间或晚饭后(夏收期间我们集中住宿、吃农
忙食堂),队长宣布搞“大批